熊胆的鉴别方法
熊胆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唐·《新修本草》,附于“熊脂”项下。具有清热、镇惊,明目、杀虫的功能。为治疗目赤翳膜,小儿惊风、黄疸及疔痔恶疮等的要药。
来源 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或棕熊Ursus arctos L.的干燥胆。
1.黑熊(又称狗熊、黑瞎子):形似狗,体格肥胖,外表甚笨拙。头部宽,吻较短,耳朵大而圆。全身披黑色毛。胸部有一个很明显的白色新月形或倒人字形的白斑,是鉴别黑熊的重要特征。四肢粗短,前足腕部肉垫宽大、和掌部肉垫相连,后足趾部肉垫宽大而厚;前后肢均具5趾,爪锐利,黑色,尾极短。
2.棕熊(又名人熊、马熊):体形较黑熊大,毛深棕色,吻长,前足腕垫小,与掌垫不相连。成兽胸前没有或不具规则的白纹。余同黑熊,具有褐色窄扁而弯曲的爪。
栖息于针、阔叶林或混交林中,有冬眠习惯。杂食性,能爬树、游泳。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藏、青海、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鉴别要点 1.亘个胆囊:不饱满具皱摺,“压胆”形扁平,“吊胆”仁多下垂;剖开后胆仁呈琥珀色、墨绿色或油膏状。
2.胆仁:外观以琥珀色具光泽为佳;口尝味苦后甜;水试旋转迅速黄线下垂而不扩散为真。
名典鉴别 ①宋·《图经本草》载:“熊脂并胆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东及怀卫山中皆有之。熊形似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蛰,始春而出……胆阴干用而亦多伪。欲试之,取粟颗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为真。”②明·《本草蒙筌》载:“……胆味极苦,悬风际阴干。块凝明亮如胶。遇卖者真伪难别,研试水优劣使知,取尘先封水皮,将末继投尘上,尘竞两边分裂,末则一线迅行。此品极优。”③李时珍曰:“按钱乙_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④清·《本草求真》载:“……通明者佳。性善辟尘,扑尘投水上,投胆少许,则尘豁然而开,又取少许,研滴水中,挂如线,直至水底不散者真。”
快速鉴别 熊胆整个多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呈囊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皱摺,囊皮薄,近去视之,上半部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有光泽,囊内胆仁呈块状,颗粒状或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色者称“金珀胆”,黄绿色为“菜花胆”,黑色或墨绿色称“墨胆”。稠膏状的称“油胆”。以个大,皮薄,仁多者为好。
熊胆的真伪鉴别:
①口尝:熊胆味苦而后甜,清凉粘舌,苦味能很快扩散咽喉部有窜喉感。其他胆苦而不凉不粘舌,扩散性慢,或有腥味。
②水试:取熊胆少许,投入盛有清水的杯中,迅速旋转并逐渐溶解,有黄线下垂直至杯底而不扩散。如胆粒静止浮于水面,下有一条黄线者或能转动不呈圆形者表示有掺假;其他兽胆则看不到明显黄线下垂。
③火试:取熊胆少许,用火烧之起泡而无腥气。牛、羊、猪胆火烧亦起泡,但有明显腥气。
④分墨:把墨汁涂于玻璃片上,放少许熊胆于墨汁上,则出现分墨现象。
⑤分尘:用清水一杯,撒尘埃于水面,投入熊胆末少许,可见驱尘现象。
但其他胆汁亦能分墨分尘,故上述两法只能鉴别是不是胆汁,而不是鉴别熊胆的惟一依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