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的鉴别方法
九香虫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助阳、理气、平胃的功能。用于脾肾亏损、胃脘气滞等病症。
来源 又名打屁虫、黑兜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Dallas的干燥全体。
产地与分布 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鉴别要点 鉴别九香虫要点:一是头小,呈三角形,有单眼一对,点状突起;二是虫体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8~2.2cm,宽l~1.2cm;三是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翅2对,胸中有足3对,多已脱落;四是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节,每节边缘有突起白色小点;五是质脆,具特殊臭气,味微酸。而混淆品小皱蝽极似上种,仅虫体较小,头呈半圆形,虫体呈椭圆形,余同上种。
名典鉴别 ①李时珍曰:“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龟,身青黑色。至冬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②《药材资料汇编》:“九香虫,别名黑兜虫。体呈长圆形,头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闪毛带蓝。触角为丝状,单眼在头之两侧。前胸及中央两侧有节足三对;前翅为半革质及半膜质,后翅全为膜质,前翅之前缘及脚之跗节,大半呈赤褐色。生长在溪涧中的近水的潮湿地带,多伏居于水边石隙间。喜吸食伞形科及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清晨下雾时用网罩捞取,亦有白昼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内,然后用开水潦过,及时晒干或焙干即可。”
快速鉴别 虫体呈六角状扁椭圆形,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长1.8~2.2cm,宽l~1.2cm。头小,呈三角形,有单眼一对,呈点状突起。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翅两对,浅棕色至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足多已脱落。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节,每节近边缘有一突起的小点。质脆,有特异臭气,味微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