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的鉴别方法
海马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具有补肾壮阳、消癥瘕之功效。为治疗肾虚阳痿、癥瘕积块及伤科的要药,多用于配制丸药及泡酒服用。
来源 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又叫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Jordan et Snyder.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小海马(又称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的干燥全体。
l.线纹海马:体长30~34cm,侧扁,腹部非常凸出,背鳍18~19,胸鳍18,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及腹侧棱较发达外,体上各棱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有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管状细长,眼较大、隆起,鼻孔小,位眼前方。口小,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孔小,位于头侧的背面。体无鳞,完全为骨质所环包,体上各环棱呈短钝瘤状,惟腹侧棱棘突出。背鳍长,较发达,臀鳍短小,胸鳍宽大略呈扇形,无腹鳍和尾鳍,鳍无棘刺。体淡黄褐色,体侧有不规则或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雄性尾部有育儿囊,雌鱼的泄殖在产卵期中形成生殖乳头,利用生产乳头突起将成熟的卵送人雄鱼的育儿囊内,雄鱼在接收卵的同时,排出精液,使卵受精。受精卵在育儿囊内发育,孵化为小海马。
2.大海马:体长20~33cm。背鳍17,胸鳍16,头冠较低,顶端有5个短钝粗棘,吻管长,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的小棘均不明显,体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褐色斑点。
3.刺海马:体长20~34cm。背鳍18,胸鳍18,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于或等于眶后的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刺棘明显,仅后部尾环的小鳍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的特征。体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裂斑点,体上小棘尖端黑色。
4.三斑海马:体长10~l7cm。背鳍20~2l,胸鳍17~18。头冠短小,顶端有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l/2,背部结节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为大。体黄褐色或黑褐色。体侧背部第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
5.小海马:又名日本海马。体形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
生活于海中藻类繁茂的地方。静止时,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游泳时,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进行运动。食小型甲壳动物。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岛、广西、福建、台湾、山东、浙江、江苏、辽宁等沿海地区。以及日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洲及非洲东部诸海域。
鉴别要点 概言之上述五种海马的鉴别要点是:纹线海马(克氏海马)体侧有不规则的白色斑及线纹;大海马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斑点;刺海马体上多骨环接结处及头部具明显棘刺;三斑海马体侧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黑斑;海咀(小海马)形似海马而小。
品质以线纹海马、大海马质量较好,次为斑海马、刺海马,而小海马(海咀)则属价廉质逊之品。
名典鉴别 ①唐·陈藏器曰:“海马出海南。形如马,长五六寸,虾类也。”②宋·寇宗奭曰:“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伛偻,长二三寸。”③苏颂曰:“异鱼图云:渔人布网罟,此鱼多挂网上,收取曝干,以雌雄为对。”④明·李时珍曰:“按《圣济总录》云:海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异物志云: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暴干熵之,以备产患。即此也。”又云“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⑤清·《本草从新》亦沿李氏之说:“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快速鉴别 纹线海马体呈长棱方性,弯曲,体长30~34cm。头似马头,吻长、呈管状,腹扁、尾四方形,盘卷。全体有坚硬、骨质棱。故有“马头蛇尾瓦楞身”之谚;大海马体长20~33cm。体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暗黑色斑点;刺海马体上及头部的刺棘明显,故名刺海马;三斑海马体侧背部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海咀(即小海马)形似海马而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海马 线纹海马 大海马 刺海马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