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的鉴别方法
白鲜皮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风痹湿疮、疥癣瘙痒及黄疸等病症。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白鲜系多年生草本,高45~90cm。根数条丛生,长圆柱形,外皮灰白色或灰黄色。茎直立,基部常呈灌木状,上部多分枝,淡黄绿色,密被白色细柔毛及黑褐色腺体。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通常9~11片,在叶轴上对生,无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的一对小叶最小,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矩圆形,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夏季开淡红色或白色花,花瓣5枚,雄蕊10枚,着生于环状花盘上。蒴果为5枚扁平心皮组成,熟时开裂,种子2~3粒,黑色,近圆形。
产地与分布 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此外,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正品白鲜皮与误用品锦鸡儿颇有类似之处,但只要抓住四个要点:正品白鲜皮表稍滑,断面成层状、有羊膻气、味微苦。而误用品锦鸡儿则表面有横长皮孔,断面粉性,纤维状,嗅之豆腥气,味微甜。即可区分真伪。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曰:“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②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良”。又曰:“俗呼为白羊鲜,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③唐·苏恭曰:“其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虚恶矣。”④宋·苏颂云:“今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皆有之。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花。根似小蔓青,皮花白而心实。山人采嫩苗为菜茹。”⑤明·《本草蒙筌》:“白鲜。山谷俱有,苗茎尺余。叶梢白似槐叶尤繁,花淡紫,如蜀葵略小。根与蔓青仿佛,心实皮色白黄,二月采根取皮,差晚则虚恶也。因臭作羊膻气息,故俗加羊字呼名(俗呼为白羊鲜)。”⑥李时珍曰:“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其子累累如椒,故有诸名。”⑦清·《本草从新》:“白鲜皮。近道处处有之。以四川所产为良,江宁府、滁州、润州所产俱次之。根黄白而心实,取皮用。”
快速鉴别 白鲜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5~16cm,直径1~2cm,厚约2~5mm。表面除去栓皮的呈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可见纵皱纹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较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有羊膻气,味微苦。以身干,条粗、肉厚、无木心杂质者为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白花蛇舌草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识别真假八角茴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