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鉴别方法
萹蓄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利尿、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等病症。
来源 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全草。萹蓄为一年生草本,高约15~40cm。植物体具白色粉霜,茎平卧或斜上,分枝多,幼枝有棱。叶互生,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3.5cm,宽6~10m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无毛,近无柄,托叶鞘状,膜质、色白,先端开裂,老时裂成丝状。花小,常数朵簇生于叶腋,具短花梗,萼片绿色,边缘白色,结果后,自边缘变为粉红色。蒴果小、黑色、三棱形。
生于田边、路旁、水边等处。
产地与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北、东北、河南、山西、湖北等地产量大。多自产自销。
鉴别要点 鉴别萹蓄主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全草布地而生呈匍匐状,枝叶繁茂;二是茎圆柱形,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3cm,形似钗股;三是叶互生,披针形,近无柄;四是花小,常数朵簇生于叶腋。
混淆品异叶蓼形似萹蓄,但植株无白色粉霜;习见蓼则植株短小,全体呈红棕色,茎节间粗而密,可资区别。
伪品鸡眼草为豆科植物,叶为三小叶,倒卵形,用手撕叶片成人字形分离,故又名“人字草”,花淡紫红色、荚果卵圆形,极易区分。
名典鉴别 ①汉·《神农本草经》:“萹蓄。味辛平,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生山谷。”②梁·《名医别录》:“篇蓄生东莱山谷,五月采,阴干。”③陶弘景曰:“处处有之,布地而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呼为萹竹。”④宋·苏颂曰:“春中布地生道傍,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五月采苗阴干。”⑤明·《本草蒙筌》:“萹蓄,春月布地生,在处沿路有。苗类瞿麦,根若蓬蒿。叶细竹叶相同,茎赤钗股近似。节问花绽,色微青黄。五月采收,阴干入药。”⑥李时珍曰:“其叶似落帚叶小而不尖,弱茎引蔓、促节,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结细子,炉火家烧灰炼霜用。一种水扁筑,名薄(音督),出说文。”⑦清·《本草从新》:“萹蓄,一名扁竹。叶细如竹,弱茎蔓引,促节有粉,三月开红花。”
快速鉴别 茎圆柱形,多分枝,长15~40cm,直径2~3m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具浅棕色膜质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的叶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品质以身干、质嫩、浅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