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的鉴别方法
地丁为少常用中药。地丁之名散见于各种方书。紫花地丁一名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首次单列紫花地丁之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无名肿毒,痈疽恶疮、疔肿丹毒、毒蛇咬伤等病症。
来源 1.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tiflora Bunge和小米口袋Cueldeascaedtia pauciflora (Pallas)或少花米口袋DaeMeastaedtiaverna(Ceorgi)Boress的带根全草。
2.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辽堇菜Viola yedoensfis Makino、犁头草Violajaponica Langsd.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白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及香堇Viola oxycentra.Juz的带根全草。
3.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
产地与分布 1.甜地丁:主产江苏、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此外,东北、内蒙古、山西、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为全国销用较广的一种。
2.紫花地丁:主产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安徽等省。亦为销用较广的一种。
鉴别要点 三种销用较广的地丁特征是:
1.甜地丁:多为根部、主根纺锤形至长圆柱形、土黄色、较粗壮、稍扭曲,具纵皱及横向皮孔,根顶部可见羽状复叶残存,有的可见荚果;主根坚韧,断面可见放射状纹;味稍甜。
2.紫花地丁:同属多种紫花地丁,多为带根全草、主根细小,叶形多样、花紫色、浅紫色或白色、蒴果、种子多数、味微苦稍粘。
3.苦地丁:全草多皱缩成团、叶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纤细;有的可见椭圆形条状蒴果、种子黑色,全草具青草气,味苦而持久。
名典鉴别 ①明·《本草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角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色花,如铃儿倒垂,叶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有一种也。”②清·《本草从新》:“紫花地丁,叶似柳而细,夏开紫花,结角。生平地者起茎,生沟壑者起蔓。”
快速鉴别 1.甜地丁:多为根部或带根的全草。主根呈纺锤形、长锥形或长圆柱形,长l0~20cm,直径3~6mm。表面土黄色至红棕色,粗糙,稍扭曲,具纵皱及横生皮孔疤痕,并有多数残存的支根及须根。靠近根的上部常可见芦头,其上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灰绿色,被白色柔毛。有的可见圆筒状荚果,表面密被柔毛,开裂或不开裂。主根质坚韧,折断面皮部显绵毛状,纤维多、乳白色、中柱黄白色,并可见放射状花纹。气微弱,味淡而稍甜。
2.紫花地丁:同属各种紫花地丁多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3~5cm,直径1~3mm,外表灰黄色至土黄色,粗糙,有须根痕。叶基生,丛出,叶柄细长。叶因种不同而变化较大,有的呈卵圆状三角形、长椭圆形、广披针形或线状广披针形,有的呈卵圆状三角形,有的呈三角形或戟形;基部呈楔形、截形或浅心脏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有钝锯齿,叶表面有毛或无毛。花梗自叶从中抽出,花顶生或腋生,紫色或近紫色;有的已成熟成蒴果,3裂,内岔多数种子,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臭,味微苦而稍粘。
3.苦地丁:全草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长3~3.5cm,棕黄色,具皱纹及支根痕,并有圆形突起的皮孔。茎基生,丛状,纤细有纵皱。叶基生,丛出,互生,具长柄,叶面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纤细。有的茎顶可见长椭圆形条状蒴果,内含扁圆形黑色种子数粒。具青草气,味苦而持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地丁 甜地丁 紫花地丁 苦地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