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的鉴别方法
藿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嘉禧本草》。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病症。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属多年生草本,均为栽培。喜生于温暖润湿、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
鉴别要点 三种不同产地的广藿香,以石牌藿香产期长、加工讲究,具有茎壮形矮,枝叶密被毛茸,气清香醇为优;高要藿香产期稍短,而体形略大,叶质稍薄,气香而不醇,质亦尚可;海南藿香则产期较短、加工粗放,因而枝条弯曲,气香而浊,质较逊。
名典鉴别 ①宋·掌锡禹曰:“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叶似水苏,可着衣服中。嵇含南方草木状云:出高趾、九贞、武平、兴古诸地,吏民自种之,榛生(泛指丛生……),五六月采。曰干乃芬香。”②苏颂曰:“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③明·《本草蒙筌》载:“藿香。岭南郡州,人多种莳。七月收采,气甚芬香。市家多掺棉花叶、茄叶假充,不可不细择尔。拣去枝梗入剂。”④李时珍曰:“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⑤清·《本草从新》:“藿香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唯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
快速鉴别 1.石牌藿香:种植13个月后采收。加工时采用“顺枝闷香”工序。是广产藿香最佳品。主产广州,市郊石牌、索下及邻近的乡村。形状是:全草长30~80cm,多分枝,主茎粗短,直径l.5~2.5cm,茎枝略呈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0.4~l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老茎坚硬,木质。茎枝折断后中间有白髓,似海绵状。叶对生,完整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边缘具钝锯齿,干后皱缩。叶片脱落较少,叶质稍厚,色鲜,呈黄绿色或金黄色,习称“金花叶。”枝叶密被毛绒。气清香醇,味甘淡,无苦涩。
2.高要藿香:种植约9个月后采收。亦有“顺枝闷香”工序。品质亦佳。主产高要、肇庆、云浮、湛江、电白等地。形状是:主茎粗长,枝叶稍稀疏,体形较大,长lOOcm左右。叶片脱落稍多,叶质略薄,表面黄色或灰色。枝条顺直,质稍松,断面髓部略大。气香而不醇,味甘淡,微涩。
3.海南藿香:种植时间较短,两年内采收3次或一年内采收2次。采收后晒干。无“顺枝闷香”工序。质量稍逊。主产海南万宁等地。形状是:主茎粗短,分枝多,长50~lOOcm,以至100cm以上。叶片脱落较多,叶质较薄,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枝条多弯曲,质较松,断面髓部较大。气香而浓浊,味微苦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