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实验
(2)与血瘀有关的心血管功能指标:
①器官血流量的测定。许多活血化瘀药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有关器官的血沛量。如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量,增加闭塞性脉管炎血瘀患者的肢体血流量等,故测定器官血流量是用以测定一个方药的活血化瘀功效的常用指标。测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非创伤性的,也可以是创伤性的,也可以用营养液灌流离休器官,以间接判定药物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非创伤性的方法不仅在动物实验可用,也可在临床使用,如用同位素的方法或阻抗血流图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动物实验中常采用创伤性方法。如采用电磁血流量计或气泡流量计方法测定器官血流量。电磁流量计法能较正确地反映体内各器官的血流量,因而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应用较广。其主要优点是测量时不必切断血管,只需选择适当大小的探头嵌套在血管外表面,即能在流量计上显示血流速度的读数,也可接记录仪描记。其基本原理是血液成分作为运动的导体通过探头磁场时可诱导产生电动势,后者当磁场强度和血管直径不变时,同血流速度成正比。气泡流量计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血流引入体外玻璃管,注入气泡,气泡在已知容积的玻璃管内随血流运行,从气泡运行速度计算血流速度。
在动物实验中,还可采用离体器官灌流以了解药物对于血管的作用,从而间接判定对器官流量的影响。如Langendorff离体哺乳类心脏灌流法。配制好适当的心肌营养液,在恒定的压力下,通过恒温装置后,使营养液经冠脉灌流整个心脏。具有冠脉扩张作用的药物可使灌流量增加。
②抗心肌缺血缺氧试验。
垂体后叶素法脑垂体后叶素可使包括冠脉在内的全身血管收缩,造成急性心肌供血不足,在心电图上可有特异的缺血变化,如ST-T波变化等,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阴性率差异,判定药物是否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法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连续使用可形成实验性心肌梗塞,用心电图和病理切片方法均可检测,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病变程度的差异,判定药物作用。
冠脉结扎法结扎动物冠脉的一个分支,如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根据心电图ST段和Q波标测或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判定病变程度及范围大小。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判定药效。常用动物为家兔或狗。
(3)对微循环影响的实验:
甲皱、球结膜、舌、唇、齿龈等是目前作微循环观察时常用的部位。其中人体最常用的是甲皱。兔常采用眼球结膜,或用金黄色地鼠夹裹。
观察微循环常用的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密度,微血流的流态、流速,以及微血管周围有无渗出、出血。如正常人甲皱微血管呈襻状(发夹形),微血流呈线状快速流动,微血管周围无渗出和出血。微循环障碍时,畸形微血管襻的比例增加、微血管痉挛、血流缓慢、流态异常(虚线状、颗粒状或絮状)、微血管周围有渗出、出血。皮肤温度的高低对于微循环的影响很大,尤以流速、流态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温度升高,流速加快,聚集的血细胞可发生解聚。所以如用作动态对比,前后皮肤温差不能超过30C。微循环可通过微循环显微镜观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