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备急汤
主治与功用
【方源】《金匮·杂疗方第二十三》见“千金”,司空裴秀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验。
【释名】饮食不调,食停肠胃,以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为卒起暴急寒实之病,非速投本方,不能获效,方名“备急”,即是此意。
【用法】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勿令泄。用时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现代用法:上药共为散,成人每服0.6~1.5g,小儿酌减,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若口噤不开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方歌】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主治与功用
【主治】寒实腹痛。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功用】攻逐寒积。
方解
君药: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结。
臣药:干姜辛温,温中,守而不走,以顾脾阳,助巴豆以祛寒。
佐使药:大黄苦寒,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且能监制巴豆之辛热毒性,缓和巴豆峻下之性。
三药配合,力猛效捷,为急下寒积之峻剂。
运用
1. 本方专为寒实冷积,暴急之证而设。以卒然心腹胀痛,大便不通,苔白,脉沉实为证治要点。孕妇、年老体弱,以及暑热时疫所致的心腹卒痛,均当忌用。
2.可用于食物中毒、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内结者。
注意事项
1. 本方重点在于攻除冷积,服后或吐或泻,务使邪去正安,所以方后云:“当腹中鸣,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2.方名之意,是因虽三药制为丸剂,但力猛效捷,可备寒实急证之用,故名三物备急丸。正如汪昂所说:“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文献摘要
《古方八法举隅》对本方的论述:“本方取干姜以益其温,大黄以益其泻,巴豆即已暴悍,干姜、大黄愈助长其势焰,便可靡阴不消,靡坚不破。”
《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以下热结,巴豆霜辛热以下寒结,加干姜辛散以宣通之,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三物备急汤 攻逐寒积 寒实腹痛 心腹胀痛 气急口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