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大黄汤--处方来源:《伤寒论》
【别名】桂枝大黄汤、桂枝芍药大黄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组成】桂枝3两(去皮),大黄2两,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
【功效】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每服1升,去滓温服,日3次。
【临床应用】①太阳阳明同病《经方实验录》:庆孙,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自汗,宜桂枝加大黄汤:川桂枝3钱,生白芍3钱,生草1钱,生川军1钱,生姜3片,红枣3枚。②痢疾腹痛《皇汉医学》:曾有1人病痢,其人于左横骨上约2寸处疼痛不堪,始终以手按之,用此方痢止,痛亦治,是痢毒也。③疹出不顺腹痛《皇汉医学》:1人年20有5,发热如燃而无汗,经4-5日,疹子不出,腹满拘痛,二便不利,时或腰甚痛。因作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使饮之,微利2-3行,拘痛渐安;兼用紫丸下之,下水5-6行,其夜熟眠,发汗如洗,疹子随汗出。疹子收,全复旧。④荨麻疹《江苏中医》(1958;2:24):苏某某,女,32岁。患荨麻疹已达5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5-6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曾用西药与中药多剂,均归无效。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抓痒无度,此伏彼起,日夜无宁静之时,在发作剧烈时,特别怕冷,身必重裘,大便一直1天1次,且燥结难下,腹微痛。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1钱,生姜3钱,大枣3枚,大黄3钱,全瓜蒌4钱,麻仁4钱。服上药后约3小时,身痒渐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畅通,症状全部消失,迄今已半月余,未再发过。
【各家论述】①《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②《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③《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附注】桂枝大黄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芍药大黄汤(《伤寒大白》卷三)、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皇汉医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汤 桂枝芍药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