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冬葵子汤

冬葵子汤

冬葵子汤用于膀胱积热,腹胀,溺痛涩,口燥舌干。

冬葵子汤--《医级》卷八

【处方】冬葵子、猪苓、赤苓、枳实瞿麦、车前、木通黄芩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膀胱积热,腹胀,溺痛涩,口燥舌干。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级》卷八

冬葵子汤--《大生要旨》卷二

【处方】冬葵子2钱(略炒),柴胡5分(炒),桑白皮(炒),白茯神1钱5分,归身1钱5分,白芍1钱(酒炒)。

【功能主治】子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大生要旨》卷二

冬葵子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冬葵子3钱(炒),杜仲3钱(盐水炒),当归3钱,白芍钱半(酒炒),陈皮钱半,茯苓钱半,麦冬3钱(去心),续断3钱,砂仁1钱(炒)。

【功能主治】怀妊10月,脉滑疾按之微濡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胎息满足,气壅血亏,宜调补以通顺其胎,即可顺流分娩。当归养血荣经以润胎元,白芍敛阴和血以顺胎气,杜仲壮肾强腰,续断续筋通脉,茯苓清治节以利渗道,麦冬生津液以润胎息,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开胃,冬葵子滑胎利窍,无不应时而产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冬葵子汤--《何氏济生论》卷三

【处方】冬葵子2两,滑石2两,香茹2两,木瓜1枚(去皮)。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干霍乱,二便不通,烦热胸闷。

【用法用量】每次5钱,水煎服,日5次。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三

冬葵子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冬葵子3钱,条芩钱半,草梢钱半,车前子3钱,山栀钱半,赤苓钱半。

【功能主治】孕妇淋沥涩痛,脉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妊娠胎热内壅,不得施化,故溺窍闭塞,小便涩痛,而淋沥不已。冬葵子滑溺窍以通淋,条黄芩清内热以安胎,赤苓利营渗水,山栀清热降火,车前子清肝以利小便,生草梢泻火以除涩痛也。水煎温服,使内热施化,则溺窍自通,而小便清利,何有涩痛淋沥之患,胎孕无不自安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冬葵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冬葵子2两(微炒),大黄1两(锉,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冬葵子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别名】冬葵汤

【处方】冬葵子2两,滑石(碎)2两,香薷(择)2两,干木瓜(细切,去皮瓤)1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干霍乱,大小便不通,手足心俱热,闷乱。

【用法用量】冬葵汤(《嵩崖尊生》卷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冬葵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冬葵子3合,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芍药1两,车前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涩不通,小腹急,水道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冬葵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冬葵子(炒)2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木通(锉)2两,瞿麦穗1两,桂(去粗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堕胎,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下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冬葵子汤--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冬葵子汁、乳汁等分。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本方用:冬葵子(微炒)一两。粗捣筛,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乳汁半合,和匀,空腹顿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冬葵子汤  膀胱积热  腹胀  霍乱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代灸散        下一篇:大麦敷方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