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丸
蟾酥丸--《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
【处方】川乌,莲花蕊,朱砂各7.5克,乳香, 没药各6克,轻粉,蟾酥各3克,麝香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主治疔黄及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用生葱3~5茎嚼极烂,吐于手心,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或用葱煎水送服。取汗。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
蟾酥丸--《外科正宗》卷二
【别名】蟾酥解毒丸(《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蟾酥6克(酒化),轻扮1.5克 ,枯矾, 寒水石(煅),铜绿, 乳香, 没药 ,胆矾, 麝香各3克, 雄黄6克, 蜗牛21个, 朱砂9克。
【制法】上药各别研末,称准。先将蜗牛研烂,再同蟾酥和研稠粘,再入各药,共捣极匀,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主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葱白17厘米,患者自嚼烂,包药在内,用热黄酒50毫升送下,盖被约一小时出汗为效。甚者再进一服。外用制成药条插疮口中,或做药饼贴盖疮口。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蟾酥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蟾酥半两,麝香(研)半两,犀角(镑)半两,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芦荟(研)半两,天竺黄半两,益智(去皮)10个,青黛(研)半两,干蜗牛5个(全者),白花蛇1寸(去皮骨,炙)。
【制法】上为末,用豮猪胆汁为丸,如米粒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利胸膈,坠涎,压心脏积热,顺气,进奶食。主治小儿疳渴不止,及急慢惊风,胸膈有涎,天钓疳风。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煎薄荷汤送下;惊风,用剪刀股研,薄荷汤送下;慢惊风,煎荆芥汤送下;疳气,麝香汤送下;惊风搐搦,目睛上视,煎金银酒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蟾酥丸--《活人心统》卷三
【处方】癞虾蟆1个(用油单纸搌住后半截,候眼角张上用油单纸取蟾酥,急去下水活之)、草乌1两(研末)、猪牙皂(研末)各等分。
【制法】蟾酥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喉风、喉痈、双鹅,喉痹等。
【用法用量】研末,点患处。
【摘录】《活人心统》卷三
蟾酥丸--《玉机微义》卷十五
【处方】川乌2钱半,莲花蕊2钱半,朱砂2钱半,乳香2钱,没药2钱,轻粉1钱,蟾酥1钱,麝香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糊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疔黄,一切恶疮。眉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生葱3-5茎,嚼极烂,吐于手心,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如重车行5-7里,汗出为效。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五
蟾酥丸--《饲鹤亭集方》
【别名】蟾酥痧药丸
【处方】苍术3两6钱,生军6两,麻黄3两,天麻3两,沉香5钱,檀香1两,丁香6钱,广木香1两5钱,麝香3钱,雄黄3两,朱砂1两2钱,甘草2两4钱,蟾酥6钱。
【制法】上为末,将蟾酥酒化为丸。
【功能主治】祛暑辟邪,利湿开窍。主治心腹暴痛,兼受四时不正之气,山岚瘴毒,癫狂迷乱,五痢八疳。
【用法用量】蟾酥痧药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本方用法:用高粱酒泛为小丸,每分约二十粒,朱砂为衣,放于烈日下晒燥,趁热装蜡袋中,打光至亮为度。每服一分至二分,开水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蟾酥丸--《虺后方》
【处方】蟾酥1分(乳化开),麻黄末3分。
【制法】同酥调为丸,雄黄为衣,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止痛散毒。主治发背,乳痈,疔疮。
【用法用量】每服3丸,酒送下。出汗即止痛散毒。其丸剩者,晒干可留。
【摘录】《虺后方》
蟾酥丸--《得效》卷十二
【别名】通治蟾酥丸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