槠子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Zhū Zǐ
【别名】株子(《饮膳正要》)。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
【原形态】
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
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
常绿乔木,高6~16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花期3~4月。果期10月。
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二种植物的树皮及叶(槠子皮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涩。
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槠子 止泄痢 食之不饥 令健行 能除恶血 止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