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根
苎麻根用于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多,或因伤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义,其即此乎。(《本草便读》)3.论苎麻根补行兼备①朱丹溪:苎,大补肺金而行滞血,方药似未曾用,故表而出之。(《本草衍义补遗》)②刘若金: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同论乎。其和血者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本草述》)4.论苎麻根泄热通利而下行,非胎动者所宜张山雷: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妊娠安胎之用,盖以苎麻之质坚韧,取其坚固胎元之意。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本草正义》)5.论苎麻根、葛根之异同 汪绂:苎根亦如葛,皆能养心清肺散火。但葛色白,入气分,散阳明之火;苎色赤,入血分,散厥阴之火。散火即以补心也。(《医林纂要·药性》)
【附方】李时珍《本草纲目》:苎麻作纻,可以绩纻,故谓之纻(今按:此纻字疑应作苎)。凡麻丝之细者为絟,粗者为纻。陶弘景云:苎即今绩苎麻是也。麻字从广从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广音掩。今按:《说文》:宁(音zhu),办积物也。绩纻需久沤,故名为纻。苎麻则又因绩纻而名。
【各家论述】1.《草木疏》:纻, 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刈,刈便生,剥之以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里韧如筋者,煮之,用缉,谓之徽纻。今南越纻布皆用此麻。2.《蜀本草》:苗高丈已来,南人剥其皮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3.《本草衍义》:苎如荨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4.《纲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苎麻根 吐血 衄血 血淋 便血 苎根 野苎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