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检查黄酮)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各家论述】
1.《医学入门》: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
2.《本草纲目》: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3.《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沈氏曰,皂荚刺宜用头刺极尖锐者佳,刺下节如枝硬(梗)者,力薄不及也。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4.《本经逢原》:角刺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叉需鲮鲤,当非角刺所宜。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用皂角刺三斤烧灰为末,食后煎大黄汤,调一匕服之,不终剂而愈。肿疡服之即消,溃疡服之难敛,以其性善开泄也。
5.《本草图经》:m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6.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7.《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8.《本草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9.《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10.《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11.《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皂角刺 消毒透脓 搜风 杀虫 痈疽肿毒 瘰疬 疮疹顽癣 产后缺乳 胎衣不下 疠风 皂荚刺 皂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