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稀硫酸5ml,煮沸2min,趁热滤过,滤液放冷,加乙醚5ml,振摇,乙醚液即染成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即成红色,醚层仍显黄色。(检查蒽醌衍生物)(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2g,用甲醇浸浸泡5-6h,上清液作供试液;另取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酸乙酯-甲酚-甲醇(3:1:1.05:2)展开,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荧光。
【化学成份】
羊蹄报及根茎含有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总量l.73%,其中结合型0.27%,游离型l.46%[1]。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即是尼泊尔羊蹄素[1]。
尼泊尔酸模根及根茎含结合和游离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总量l.42%,其中结合型0.51%,游离型0.91%,还含有酸模素和鞣质[1]。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羊蹄根酊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预防感染作用 将根(品种未鉴定)煎剂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在试管内直接接触后注入鸡胚,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尿囊液蛋白质可大大降低这一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羊蹄根(品种未鉴定)煎剂浓缩后酒精提取物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两者白细胞的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瓦氏呼吸器测定法)。
4.副作用:羊蹄含草酸,大剂量应用时有毒。大黄素的药理作用参见大黄条。
5.降压作用:同属植物团酸模RumexconfertusWilld.的醇提水溶液对动物有持久的、中枢性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6.对消化系作用:与大黄相似,小剂量有收敛,大量有轻泻作用。并能反射性的利胆,亦有某些止血作用。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凉血止血;杀虫止痒。主治大便秘结;吐血衄血;肠风便血;痔血;崩漏;疥癣;白秃;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附方】1.羊蹄根散(《医宗金鉴》),主治癣。2.验方(《圣惠方》):羊蹄根,以水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温顿服之,主治便秘。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2.《别录》:主浸淫疽痔,杀虫。
3.《日华子本草》: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
4.《滇南本草图说》: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瘘疬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油调搽。
5.《滇南本草》整理本: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痨发烧,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羊蹄 吐血衄血 肠风便血 痔血 崩漏 疥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