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鸡尾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Xuán Jī Wěi
【别名】线鸡尾、七星草(《草木便方》),剑刀草、剑刀蕨、连贴草、七星剑、毛连草(《广西中兽医药植》),七星凤尾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鸡尾、石扁担(《四川中药志》),大叶金星(《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金星剑,大号七星剑、牛舌黄(《泉州本草》),斩蛇剑、连天草、铁包金、大经刀草(《广西药植名录》),大石韦,龙舌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江南星蕨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附生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横生,细弱,疏被鳞片;鳞片阔卵形,急尖,淡棕色,早脱落。叶近生,柄长3~15厘米;叶片狭线状披针形至阔线状披针形,长30~45厘米,宽1.5~5厘米,两端狭尖,全缘,近革质,淡绿色,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大,棕黄色,排列成1行或为不整齐的2行,较近中肋,无盖,也不具隔丝。
【生境分布】生于石上,树上或屋瓦缝隙等阴涅处。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①《草木便方》:苦,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心、肺四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通淋,解毒。治热淋,崩带,吐血,衄血,热痢,痔血,肺痈,痨咳,瘰疬,疮肿。
①《草木便方》:解毒,消热,凉血,通淋。涂肿毒、发背,消结核。
②《天宝本草》:治淋症,赤白带下。
③《四川中药志》:治五淋带下,头项瘰疬,崩症,红痢及阳毒未溃等症。
④《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肺病吐血。
⑤《泉州本草》:调气理血,清肺热,泻心火,凉血,镇咳止呕,止痛。治肺痨,肺痈,热毒下痢。
⑥《广西药植名录》:杀虫。治蛇伤。
⑦《四川常用中草药》:治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虚寒者慎服。
【附方】
①治肺痨咳血: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火咳、火淋,止鼻血:旋鸡尾三钱至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肺痈咳嗽胸痛:鲜江南星蕨、鲜苇茎各二两,煎汤服。(《泉州本草》)
④治小便赤涩痛或带血:鲜江南星蕨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旋鸡尾根茎二两,猪棕草一两。煮猪肠食。(《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热痢口渴: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水煎代茶饮。(《福建中草药》)
⑦治痈疽发背:鲜江南星蕨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旋鸡尾 热淋 崩带 吐血 衄血 热痢 痔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