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韦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Wǎ Wéi
【英文名】Herb of Thunberg''s Lepisorus, Thunberg''s Lepisorus
【别名】剑丹、七星草、骨牌草、小叶骨牌草、七星剑、小舌头草、细骨牌草、大金刀、千只眼、泡泡草、小肺筋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Pleopeltis thunbergiana Kau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带根茎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6-20cm。根茎粗而横生,密被黑色鳞片,下部卵形,向顶部长钻形,边缘有齿。叶远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革质,条状披针cm,宽6-13mm,短渐尖或锐尖头,基部渐变狭,楔形,通常无毛或下面偶有1-2鳞片;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直径约3mm,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稍近叶边,彼此接近;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400m的林中树干、石上或瓦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陕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常多株卷集成团。根茎横生,柱状,外被须根及鳞片;叶线状披针形,土黄色至绿色,皱缩卷曲,沿两边向背面反卷;孢子囊群10-20余个,排列于叶背成2行。味淡弱,根茎味苦。以干燥、绿色、背有棕色孢子囊群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脱皮甾酮(ecdysterone)。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成分蜕皮甾酮对动物有降低血糖及胆固醇的作用。
【性味】寒;苦
【归经】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主治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小便淋沥涩痛;尿血;咳嗽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撒。
【注意】凡中寒泄泻者忌用。
【各家论述】
1.《唐本草》:疗淋。
2.《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酒煎服。
3.《江苏药植志》:有止血作用。
4.《浙江民间草药》:止咳嗽吐血。
5.《中国药植图鉴》:治痢。
6.《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蛇伤。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瓦韦 惊风 咽喉肿痛 痈肿疮疡 毒蛇咬伤 剑丹 七星草 骨牌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