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炮制】威灵仙:拣净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晒干。酒灵仙:取威灵仙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取出放凉。(每威灵仙100斤,用黄酒12~15斤)
【性味】
辛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珍珠囊》:甘。
③《纲目》:味微辛咸。
④《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经】
入膀胱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癥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①《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癥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③《本草衍义》:治肠风。
④《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⑥《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⑦《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⑧《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
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验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附方】
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验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⑤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⑥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瑶经验方》)
⑧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威灵仙 痛风 顽痹 腰膝冷痛 脚气 疟疾 癥瘕积聚 破伤风威灵仙 痛风、顽痹、腰膝冷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