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
【拼音名】Mài Yá
【英文名】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
【别名】大麦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 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c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
【鉴别】取本品10g,研碎,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20ml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层,置45℃水浴上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芽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含15%硝酸的50%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
麦芽:除去杂质。
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9~15g;回乳炒用6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麦芽 食积不消 脘腹胀痛 脾虚食少 乳汁郁积 大麦芽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