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汁洗。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②《药性论》:恶铁精。杀殷孽毒。
③《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附方】
①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
④治吐血:络石藤叶一两,雪见草、乌韭各五钱。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近效方》)
⑦治外伤出血:络石藤适量。晒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
①《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②《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③《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④《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邪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看。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阙疑。苏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以桑科植物薜荔的不育幼枝作络石藤使用。其茎枝较夹竹桃科络石藤为细,叶互生,椭圆形,先端钝圆,棕绿色或黄褐色,革质。味淡。参见薜荔条。又络石在少数地区亦作石南藤使用。参见石南藤条。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络石藤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痈肿 喉痹 吐血 络石 石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