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未5g,以氯仿10ml回流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同时以亚油酸氯仿液为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H-1%CMC薄板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开,喷以0.1%α-亚硝基-β-萘酚浓硫酸试剂后,加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份】种子含54.3%的脂肪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4.88%。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 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蚯蚓无作用,有谓能驱除猫绦虫。种子油有驱钩虫的作用。
2.收缩子宫作用 日本产榧子 Torreya nucifera 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
【炮制】
1.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2.炒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熟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
【性味】甘;涩;性平
【归经】大肠;胃;肺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主治肠道寄生虫病;小儿疳积;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0g;连壳生用,打碎人煎;或10-40枚,炒熟去壳,取种仁嚼服;或入丸、散。驱虫宜用较大剂量,顿服;治便秘、痔疮宜小量常服。
【注意】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
【附方】①治寸白虫: 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②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 (《救急方》)③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 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 (《现代实用中药》)④治卒吐血出: 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 (《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湿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
2.《本草新编》;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
3.《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
4.《别录》:主五痔。
5.陶弘景:疗寸白。
6.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
7.《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8.《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9.《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10.《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11.《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咳喘,去瘀生新。
【临床应用】
1.治疗钩虫病: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
2.治疗丝虫病: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余灰) 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微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 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榧子 肺燥咳嗽 肠燥便秘 痔疮 彼子 榧实 柀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