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目睛
白花蛇目睛--《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 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
【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
【摘录】《辞典》
白花蛇目睛--《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
【英文名】 long-noded pit viper ey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蝰科动物尖吻腹的眼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
采收和储藏:宰杀蕲蛇后,取眼睛,晒干。
【原形态】尖吻蝮,吻端尖而翘向前上方,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黑色,头侧自吻棱经眼斜至口角以下为黄白色,头、腹及喉也为白色,体粗壮,尾较短,全长可达1.5m,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15-20)+(2-5)个方形大斑,其边缘浅褐色,中央略深,有的方斑不完整;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略呈三纵行,有的若干斑块互相连续,而界限不清;尾腹面白色,散以疏密不等的黑褐色点斑。吻鳞甚高,上部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鼻间鳞1对,也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头背具对称的而富疣粒的大鳞;有颊窝;眶前鳞2,眶后鳞1,有1较大的眶下鳞;上唇鳞7。背鳞21(23)-21(23)-17(19)行,除最外1-3行外,余均具结节状强棱;腹鳞157-170;肛鳞完整;尾下鳞52-59,大部双行,少数为单行,尾后段侧扁,末端1枚鳞片侧扁而尖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区或丘陵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或路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定惊。主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少许冲服。
【各家论述】《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