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医秦伯未
秦伯未(1901—1970),字之济,号谦斋,上海市浦东人,出身儒医世家。其祖父笛樵,名乃歌,工诗词古文,余事攻医,活人甚众,著有《读内经图记》《玉瓶花馆丛书》《俞曲园医学笔记》等。其父锡祺、伯父锡田均精医通儒。秦伯未出此门庭,耳濡目染,髫年即好读经书,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琴棋书画、金石诗词,无所不涉,为后来医学造诣奠定了基石。
拼将热血勤浇灌
秦伯未初学医于曹颖甫,1919年入丁甘仁创办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进一步探求岐黄之术,毕业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并创办上海中医书局和中医学社。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秦伯未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中医教育事业中。1954年奉调北京,历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成员、药典编辑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等。他在创办中医学院,编写中医学院教材,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伯未治学谨严,博学多闻,在中医教育界、理论界有很高声誉。其生平著述甚丰,有《秦氏内经学》《金匮要略简释》《中医临证备要》《实用中医学》《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内经知要浅释》《内经类证》《治疗新律》《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等数十种。
金石书画皆风流
秦伯未是现代著名医学家,又是集诗书画印一身的文化艺术家。秦伯未习书法宗赵子谦,行笔工整,蝇头小楷亦浑匀流丽,对小篆、北魏书也下过一番功夫,其隶书推崇杨藐翁,上海中医药大学藏有一副对联——“大道存觚明德作镜,制礼以节载仁惟舆”,是他早年的墨迹,其笔力精神令四座皆惊。1952年2月,秦伯未为其好友单伯图编撰之《现代医经题释》亲笔作序,其书法之美跃然纸上。
秦伯未绘画也颇见功夫,善画梅、兰、竹、菊,尤喜画荷,曾有不少吟绘荷花的诗画。他欣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常以之告诫学生:“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特以淡雅之荷图作为其著作《中医入门》再版之封面,又在《黄帝内经·素问》封面上画了梅花。秦伯未对金石铁笔也十分喜爱,早有《印谱》行世。
南社题名最少年
秦伯未早年即加入柳亚子创立的南社,李右之、顾佛影等创办的粹社,又与陈存仁共同发起组织医家的诗社——经社。其诗律之精,构思之巧,常为时人赞颂,三十岁即有《秦伯未诗词集》印行,四十岁时,将其增订补辑为《谦斋诗词集》七卷,凡三百四十四首。其诗词形式活泼,笔势新奇,文辞清淡素丽,传颂者众。其《咏怀诗》曰:“明珠出东海,媚与月争辉。嗟彼绝世珍,问谁将怀归?裹以七锦襦,络以五彩丝。一朝得重价,宁复有贱时。抱才勿用叹,真赏且相期。会当待际遇,亦应坚操持。”从中可以看出秦伯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厚积薄发的人生信仰。
秦伯未一生多才多艺,孟庆云先生曾撰文赞之曰:“医家乐意诗文酒,金石书画皆风流。秦伯未医、诗、文、酒、金、石、书、画八项皆工,是风流潇洒的八绝奇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医之仁心仁术与仁寿 下一篇:王景彦:我是农村走出来的中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