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医德
裘沛然是中国的国医大师,他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世人所称道。
裘沛然
为医:清风傲骨施仁义,良医入世良相心
躬耕杏林70余年,裘老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年逾九旬时,他还坚持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病痛。他常说:“辨证施治有常法常方,但病机千变万化,应知‘法无常法、常法非法’。”5年前,一个来自宁波的7岁男孩被家人抬进裘沛然诊室。一进门,孩子的家长就跪倒在地,求救孩子一命。原来,男孩在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衰竭,已住院治疗两个多月,没有任何效果。在多次接到病危通知之后,家人抱着最后一线生机慕名而来。裘老安慰病患家人道:“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力救治。”说完,当时年近九旬的裘老俯下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膝跪地给孩子诊脉。经仔细检查和观察,他稍作沉思便开出了药方。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孩子尿量增多、水肿大减,病情减轻了许多。3个月后,男孩体检、化验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随访两年也没有复发。
裘老认为一个高明的中医,最重要的就是要识病和遣药。识病要精审,遣药需精灵。如何做到辨证识病的精确呢?他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维指导原则。“医者意也”。诊治疾病必须谨慎而尽心,务求专心致志、精心思虑、反复推敲。
为学:学如测海深难识,理未穷源事可疑
裘老在中医学术上的建树,长期以来为中医界的同道所称许。他力倡的“伤寒温病一体论”是经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中医外感热病的临床诊治。对于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的立场与观点,裘老既不轻易否定,也不盲目接受。尤其对某些遭人非议的学术观点,他特别重视将其拿到临床反复验证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明代医家张景岳以常用熟地而遭后世诟病,裘老通过多年的思索和实践得知景岳确有独到之处,故常以大剂量熟地配伍入药,治愈了不少久治无效的痰壅气急、纳呆、苔厚腻的疑难重症,一破百余年来胸闷纳呆忌用熟地的禁区。
自1958年以来,裘老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主持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等30余种著作。2005年,《裘沛然选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裘老主编的《中国医籍大辞典》于2003年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于2006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裘老时时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感目前中医药界的总体状况是“有喜亦有忧”。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的路究竟该怎么走?裘老经过长期研究和思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医特色、时代气息”8字方针。他认为,中医学必须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努力撷取相关的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才能在挑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人:胸怀苍生笔不辍,为世散墨剑风楼
很少有人知道,裘老还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学者和诗人。在长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深感“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甚于身体疾患”,进而开始思索“做人”与“健康”间的关系。随着思考的深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裘老思维的触角超越了单纯医学的范围,向史学、哲学、化学、数学领域延伸。他开始拿起手中的纸和笔,开出一剂剂“治人心灵”的“良方”。这成为他晚年生活所关注的重心。
2008年,95岁高龄的裘老耗时8年写成的《人学散墨》一书出版了。这本书是他在对中国哲学、儒学、史学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人情的思索写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清代骨伤科医生“王瑞伯”医德 下一篇:用中药就要遵循中医思维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