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根据最新的流调(滕卫平教授牵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2.8%,也就是说全国有1.2亿人患有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国内研究差异较大(16.0%~86.3%),其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导致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中医学属“消渴”引发的痹症和痿症。
临床表现
常见的表现为肢体麻木。早期主要出现在脚趾末端,逐渐向双下肢发展,常常是双侧对称。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疼痛、蚁走样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
疼痛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表现,常见的有呈刀割火烧样剧疼,伴痛觉过敏的表浅皮肤疼痛,任何轻微的触摸或接触(如衣被、床单)都可诱发剧疼,在夜晚时加重。还有可能出现腰腿疼痛、胃痉挛、胃疼痛、大腿或髋骨、骨盆的疼痛等。
有些病人内脏神经损伤,就会出现相应的不适症状,比如胃轻瘫,导致进食以后的饱胀感以及腹痛、消化不良,或是便秘与腹泻交替;涉及泌尿系统的神经元性膀胱炎,引起尿潴留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截肢的风险相较普通人增加8~16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特征性症状
导致神经受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也可以引起麻痛的感觉,有些患者还会因为脑梗塞、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等而引起麻痛。
治疗
西医治疗糖尿病,降血糖治疗是根本,但也要防止低血糖。西药如甲钴胺、硫辛酸、贝前列腺素、依帕司他等。缓解疼痛治疗,如抗惊厥药物、抗抑郁药物、阿片类药等。中医中药的治疗:可辨证用药。对于局部皮肤未破溃的患者,可配合采用中药足浴熏洗、穴位注射、针灸、按摩及艾灸疗法,以疏通经络,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但是对于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切忌自行相关疗法,须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预防糖尿病足及其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自身血糖情况;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定期修剪脚趾甲;避免足部过冷过热;保持足部血供顺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适当运动。
没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控制,同时每年都要做相关的检查,要早期筛查,明确是否有神经病变并发症。对于已经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每半年筛查,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已经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严密监测,严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最后,提供一个自拟的治疗下肢麻凉沉痛的熏洗足部经验方:当归40g,地龙10g,金银花30g,皂角刺20g,续断15g,盐杜仲15g,葛根10g,穿山龙10g。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 痹症 痿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糖尿病足的危害和治疗 下一篇:“分消走泄”法在寒地儿科大有作为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