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妇女一般常有多虚(血虚、津液亏虚)、多瘀(血瘀)、多寒(外感风寒)等特点,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然而,临床上不仅如此,有少数患者由于素体为阳旺之躯,再兼怀胎时过食辛辣或温补之物,导致体内火气有余,即便产后,仍然火气不降,内蒸津液,使其外泄;或火热上冲,出现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针对这种内热盛导致的多汗症,治疗不宜再补血、滋阴,而应当以辛寒清气为主,生津为辅。
上官某某,女,32岁。
2019年10月15日一诊:产后自汗4月余,动则汗出,汗质清稀,无味,量多,以上半身明显,头面更甚,兼有口渴喜饮,纳眠可,自诉平素易上火,常有牙龈红肿疼痛,服前医益气固表、敛汗滋阴中药(玉屏风散、浮小麦、牡蛎、龙骨之类)无效。观患者体型壮实,面色红润,双目炯然有光,小便量少,大便可,舌可,右脉滑实,力可,右关实甚,左脉细且实。
处方:白虎汤合泻黄散
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炙甘草5克,栀子10克,防风20克,广藿香10克,粳米1把。6剂。水煎服。
10月22日二诊:自诉汗出明显好转,小便增多,大便稍不成形,次数偏多,舌象正常,右脉滑实,力可,右关实象减,左脉偏虚。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炙甘草5克,人参15克。6剂。水煎服。
10月29日三诊:汗出继续好转,现以头汗出较为明显,口干渴已不明显,易心烦,二便可,舌尖偏红,苔可,右脉滑实,力度减轻,左脉偏弦虚。
处方:白虎汤合三才汤
生石膏40克,知母20克,炙甘草5克,党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粳米1把。6剂。水煎服。
11月5日四诊:汗出继续好转,舌可,脉平。
嘱前方继服6剂。
随访:汗出恢复正常。
按:患者汗出多,以上半身、头面为甚,口渴喜饮,易牙痛,体型壮实,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脉滑实有力,为一派阳明里热之象,跟诊中有学生发问:“若为阳明里热,为何汗液清稀,且无臭味?”余回答:“临床病症变化万千,难以穷尽其数。为医者,当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可只抓某一症而认死理,犯下弃整体而重局部之错误”。前医以妇人产后多虚为思维定式,不辨虚实,妄用补益敛涩之剂,故无效。笔者先用白虎汤、白虎加参汤辛寒清气,后期合三才汤补其津液不足,前后治疗20余天,患者共服用生石膏960克,近1公斤,诸症方才消除,足见患者里热之盛。1月后,患者又以牙痛复诊,以清胃散原方对治,生石膏用量45克,4剂牙痛消,可见里热素盛为此患者之体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产后多汗 滋阴 血虚 津液亏虚 多瘀 血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梅国强用柴胡类方经验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