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药证对应,拓展用药思路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草药专著,自古以来都是医者必读书目,是谓:“医者不可不知药,知药则必读‘本草’”。《神农本草经》通过归类把三百六十五味分为上、中、下三品,并记录了每一味药的产地、品种、功效,一药一用,简洁直观,主次分明,体现了药证对应的思想,是中药与中医高度统一的体现,是中药用于辨证论治的产物。后世在此基础上,创制了许多单味药组成的方剂,比如,独参汤大补元气,救逆固脱,用于治疗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每一味药都是各种物质的复合体。就以人参为例,它含有人参皂苷、氨基酸、糖类、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后,人参内各种物质还会重新转化。所以,一碗独参汤本身就是复杂的化合物。
药证对应思路可以为现代探索新药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例如,屠呦呦研究员正是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从中药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的疟疾患者的生命。如果不知道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功效,也不可能从中提取除有效成分青蒿素。再例如,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治咳逆上气”,但是现代临床,当归一般用于养血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很少用于治疗咳嗽。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当归的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所以,当归在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还有待研究开发。
药证对应在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中也有记载。笔者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支医时,曾探访大山深处侗族人民,发现他们有自己本乡特色的草药。其中,一种草药治疗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在黔东南州参观苗族展览馆时也发现了,当地的苗药基本都是单味药治疗单一疾病。例如,苗药中的马蹄金在当地民间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代研究显示,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是从马蹄金中分离所得的二肽衍生物,其母体为马蹄金素。以马蹄金素为母体化合物已设计合成了200个衍生物,就是这些化合物共同作用产生了疗效。这都是药证对应的实际应用。
现在中医界讨论的方证对应即是药证对应的延伸,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指导下把药证对应做了进一步发挥,是利用药物的性味、归经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这也是后世不断总结临床用药效果,不断发展中医药的经验总结。所以,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合方治疑难思想,也是药证对应的延续和发展。当然,方证对应和药证对应的应用前提是诊断精准。对于临床上将药物简单堆砌造成药物浪费和治疗盲目现象是要摒弃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药证对应 中草药专著 神农本草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