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应用益母草体会
益母草苦辛而微寒,归心肝二经,长于活血祛瘀而通经,有利水消肿之功。为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痛经、闭经、恶露不尽等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其子名茺蔚子,擅解郁平肝而以活血祛风之见长。
此药药典规定9~30克,孕妇禁用。益母草对子宫具有兴奋作用,毒性较小,临床超大剂量应用较普通,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有人服120克以上而无不良反应,也有文献记载服用20~30克发生中毒的案例。可见该药的服用存在着个体差异,故临床应用需遵循剂量递增原则。如需用大剂量,应以20~80克为宜。
《本经》早有益母草治疗“瘾疹痒,可作浴汤”的记载,内服之功亦相近似。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益母草的消风止痒作用,全在其能入血行血,盖血活风自散也。”风疹之疾,初起当侧重宣肺,盖肺主皮毛,肺气开,风气去,痒遂止耳。若久发营虚,风热相搏,郁结不解,则痒疹此起彼伏。顽固者痦瘰硬结难消,令人奇痒难忍,甚或心烦不寐。此时当宗“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旨,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方可奏功。朱良春治疗此病常以四物汤为主方(重用生地至30克),伍入益母草、紫草、红花、白鲜皮、白蒺藜、徐长卿等,奏效较捷。有文献记载用益母草60~100克加紫草、紫花地丁、赤芍、丹皮、生甘草,并结合中药外敷药治疗瘾疹,疗效很好。
有记载治疗前列腺肥大用益母草(50克)合丹参、大黄、黄柏、知母、牛膝,有显效。朱良春常用益母草60克为主药治产后高血压。文献记载治疗阴黄腹大如鼓而下肢浮肿者,在退黄方中加入90~120克益母草,取其活血利尿消肿的功效。
常用益母草有以下几种配伍。肾炎水肿尿蛋白者,用大量黄芪合益母草,取其扶正气,化瘀滞,行水湿之功。肝硬化腹水者,用大量益母草合茯苓、猪苓、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而消水肿。血虚、血瘀导致的闭经,用大量益母草合鸡血藤、水蛭、四物汤。血尿者,用大量益母草合小蓟、田七活血止血而不留瘀。大量益母草合代赭石、钩藤、牛膝,降逆活血和血,柔顺肝木而妄动之风得以戢敛;
益母草一般人都能使用,具体用药配伍,要根据辨证的实际情况,切勿套病、套方、套药而误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乳部外症的体会 下一篇:己亥年司天方治疗I型糖尿病案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