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抗病毒(盐酸吗啉胍、肌注聚肌胞)、口服止痛剂(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治疗,疗效尚不确定,且病程较长,至今尚无治疗本病的针对性口服和外用药。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满意迅速,痊愈率高,副作用少。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气滞血瘀型等)、验方治疗、内外合治法、外治法、针灸拔罐治疗和其他疗法等。治疗本病,崇尚用二味拔毒散(雄黄、明矾各等份)。
二味拔毒散首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该书记载:“二味拔毒散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明雄黄、白矾(各等分),上二味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自止,红肿即消。”并在后面编写了方歌:“二味拔毒消红肿,风湿诸疮痛痒宁,一切肌肤疥痱疾,雄矾为末用茶清”。《外科大成·卷二》收录并改名为二味消毒散。应用二味拔毒散,方法是将雄黄、明矾各等份,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然后涂敷于患处。该散外敷治疗本病具有迅速止痛、缩短疗程、防止局部感染而对皮肤刺激甚小之特点。查现代文献,也有相同或相关之报道。如艾儒棣用二味拔毒散治带状疱疹29例,3~10天痊愈;何毅用雄黄、明矾、蜈蚣共研细末,用香油或冷开水调成糊状,搽敷患处,每日3~4次。治疗带状疱疹39例,全部治愈(《中医药治愈带状疱疹29例》)。何毅用五味解毒散(雄黄100克、明矾90克、生甘草、滑石各80克、黄丹30克)共为细末,香油调糊,外涂患部。治疗本病98例,治愈96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五味解毒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98例》)。包佐义等用复方雄冰矾糊(雄黄、枯矾、青黛各10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10支,75%酒精100毫升混合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治疗本病41例,结果:全部治愈(《复方雄冰矾糊治疗带状疱疹41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雄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明矾也能抑菌,体外实验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球菌和红色癣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二者合用,具有抗菌消炎、收敛防腐作用。王广津在《疮疡外用本草》证实用本散治麻风反应之神经痛,于用药10~15分钟即可止痛,24小时后将药去掉,即可使粗大神经变细变软。可见,本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可能与其使神经变细变软有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二味拔毒散 带状疱疹 雄黄 明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柴胡汤治急性胆囊炎 下一篇:重症肝病重疏泄 妙用五法挽危笃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