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合薏苡附子散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一例
施某,女,79岁,因左下肢肿痛伴活动障碍4天入院。患者四天前无明显原因情况下出现左下肢突然肿胀、疼痛,不能行走,并发现患肢大腿及全身多处皮下瘀斑,自行外涂药酒后未见缓解,并逐渐加重,期间无头痛、恶寒发热。遂来我院诊治。无口干口渴,舌暗,苔薄,脉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约10年,规律服药:厄贝沙坦片0.15gqd,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qn。2年前始因窦性心动过缓在外院予置入心脏起搏器,术后一直服用华法林钠片2.5mgqd。
入院后检查患者:左侧下之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屈伸,左侧大腿及全身皮下瘀斑明显。急查下肢彩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检查:PT-INR:6.22,PT:80.1,APTT:129.1。
中药给以桂枝茯苓丸及薏苡附子散:桂枝15g,茯苓25 g,白芍30 g,赤芍30g,桃仁15g,牡丹皮15g,薏苡仁60g,淡附片5g。1剂分2次服用。同时停用华法林,2天后肿胀即明显消退,患者可以正常屈伸,疼痛不甚明显,复查下肢血管彩超,已经有所减轻,肢体及全身皮下瘀斑也减少,血液检查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一个星期后患者肿胀已经消退,无疼痛,活动正常,皮下瘀斑也基本消退,复查下肢血管彩超,血管再通。
本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因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现血液凝血指标检查及肢体表现,又处于严重出血风险中。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癥的作用,正好切合静脉栓塞的病理。《神农本草经》谓芍药“除血痹,破坚积”,谓牡丹可“除癥坚”,谓桃仁“主瘀血,血闭,癥瘕”,三药合用,通瘀和血,可谓力之大也,而桂枝《本经疏证》谓温筋,通脉,利关节,又谓桂枝能于阴中宣阳,即是入血通阳之意,协助三药温经通脉,促进栓塞的解散。茯苓《本经疏证》谓“非水饮用茯苓,其责亦非轻者,夫茯苓之用,在气水转化之交。其在上之功,则所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在下之功,则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绝非治水,其功实附于治水。盖从身之经衢,唯气血为之运行,血自有营气之流转,气则赖津液以行故也。”日人吉益东洞编《类聚方﹒药征及药征续编》指薏苡仁“主治浮肿也”。附子少量应用,是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之说,少量应用起到振奋作用,协助其他药物发挥活血、利湿、消肿作用。经方合用,效如桴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桂枝茯苓丸 薏苡附子散 下肢深静脉栓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