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佃贵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西医归属于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李佃贵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本。”中医肝属木,脾胃属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因此李佃贵教授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紧张, 饮食及情志调节易于失常,若肝失疏泄,使肝气不畅,横逆脾胃,或肝气久郁化火、肝胆内生湿热、肝阴血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脾胃气滞,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导致气滞、血瘀、湿阻、浊聚、蕴毒,终致浊毒内蕴。浊毒内蕴日久耗伤胃阴,胃络受损,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濡养,腺体萎缩,黏膜变薄,腐肉败血,日久成萎,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而成。由此可见,“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关键,而肝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李佃贵教授提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还应注重视肝脏。
李佃贵教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自拟养肝和胃方中就有“当归-白芍”,两者配伍具有相辅相成的相须关系。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宋《日华子本草》载:“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白芍,性味苦、酸、温,归肝脾经,功效为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始载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言:“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日华子》载:“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当归-白巧配对伍用,最早可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匿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中的当归芍药散,该方由当归、白芍、泽泻、白术、茯苓和川芎组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疏肝运脾方剂。晚唐商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该方由当归、白芍、川芎和熟地组成,为临床最常用的补血方剂。此外,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的《傅青主女科》一书中也对当归-白芍药对进行了大量应用,全书诸疾78证,其中应用当归-白芍药对者27证,占1/3以上。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养肝补血,和血调经之功,取其养肝和血之功。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取其柔肝理脾,调和气血之效;两药配伍,养肝血,柔肝体,动静结合,互助其用,互纠其偏,恢复肝正常顺达之性,肝畅则胃安,体现出肝胃同治的思想。两者还为补血组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日久浊毒之邪耗气伤血,造成气血俱虚,化源不足。当归质润,味甘性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为血中之气药,长于动而活血,可通脉道经络的气滞;白芍味酸质柔,养血的同时可收敛阴气,还可缓急止痛,为血中阴药,长于静而敛阴。两药配合,共收养血行血之功,气血并治,肝脾同治,使后天之本得养。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当归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当归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慢性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当归可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解除痉挛而达到调经止痛功效。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利胆、抗脂质过氧化、抗辐射、抗菌作用。
白芍有抗炎、抗溃疡作用,本品水煎剂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芍药甙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增强应激能力。此外,白芍还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保肝、抑菌等作用。
李佃贵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化浊解毒为主,兼以疏肝、柔肝、缓肝、清肝之品,力求做到肝胃同治,木土相合,可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截断癌前病变发展过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当归 白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国医大师 李佃贵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从现象学原理分析 胡希恕“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下一篇:国医大师张琪经方应用体会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冬至养生
- 尿道炎的中医治疗
- 冬至阳气始升腾 艾灸神阙适养生
- 素怀慈悲心 温灸起沉疴——缅怀马氏温灸法创始人马少群
- 以虚实辨怪病,投经方显奇效
- 急者亦可治其本——论“急性虚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 沈绍功临床辨治治略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