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证应用及思考
患者元某,女,45岁。2015年7月就诊。诉自觉双肘关节以下桡侧面感觉异常,非痛非痒,莫可名状,局部恶风,无明显汗出,舌质淡胖苔白脉缓。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免煎剂)治疗,处方如下:生黄芪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生姜15g,细辛5g,威灵仙9g,大枣15g。2剂,装6袋,每次1袋,每日2次。
二剂而获痊愈。
辨证思路: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缺乏锻炼,符合“尊荣人,骨弱肌肤盛”的体质特征。就诊时正值盛夏,汗出加吹空调而发病,如《金匮要略》中描述:“疲劳汗出,加被微风,遂得之”。患者主诉肌肤不仁,余无不适,辨证属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感受外邪,阳气受阻,血行凝滞,血行不畅,故“身体不仁”。治疗予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和血通经,加入细辛、威灵仙,加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同时威灵仙可以宣通十二经络,载药直达病所。此后每遇到类似病例,即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以达到“一剂知,二剂愈”的神奇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是古代用于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肌肤不仁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该方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立法,方中以生黄芪为君,益卫固表,临床应用时黄芪量一般较原书记载剂量至少大一倍;桂枝温阳通脉,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有赤芍、白芍之分,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赤芍长于凉血散瘀,在此方中我习惯赤白芍共用,与桂枝合用能调和营卫,又能制约桂枝等辛温行散之性,使祛邪不伤正,共为臣药;生姜辛温,疏风散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查阅资料发现历代医家对该方评价甚高,且多有发挥。例如:用本方加减治疗肩周炎、糖尿病末梢神经炎、雷诺氏病、不宁腿综合征等。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用此方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变,并认为该方特别适用于黄芪体质的中老年日常调理,即《金匮要略》中所说的“尊荣人”。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范围极广,临床应用时首先要进行体制辨识,其次要随证灵活加减,方能奏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血痹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