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剂量临证而异
医者云:“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然而,对于中药处方剂量的正确应用则是建立在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中药剂量的使用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药性而异。临症用药,要精方简药,掌握纯正、平和、清灵的原则。药过病所,必伤正气,医者不可不知也。山西王氏妇科以治疗妇人病为特长,妇人以血为本,临证用药不可杂投,须谨慎用药,仔细斟酌。
因病而异
临床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之急、缓、新、久而有所区别。
新病及急性发病者多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此时,要抓住病情的症结所在,重点突破,以求速战速决。处方用药,药味宜少,用量宜大,取其力专而猛。此时选方用药要单纯,要有力量,如果用药不及病所,则易姑息养奸,贻误病情。笔者曾治一怀孕6月的孕妇,患肠道梗阻,腑气不通,虽属妊娠期,但其病危情急,故当机立断,以大承气立方,佐人参一味予之。既急下救危,又固护正气。一剂投下,便下胎安,诸症立解。
久病,慢性病患者,正气渐衰,邪气缠绵不去,病情复杂,症多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此时用药不可偏寒偏热,不可纯补,亦不可峻下。立方宜药味多,用药要照顾全面,用量宜小,虽力缓味薄,但无太过之虑。久病患者,多脾胃虚弱,饮食尚难消化吸收,宜小剂频服之,才可缓慢取效。笔者曾治一产后腹泻、不欲饮食的虚弱患者,予六君子汤,嘱其频频服之启脾胃、资化源以求疗效。
因人而异
人有男女之别,老少胖瘦之异,体质强弱,先天禀赋之不同,用药剂量也不可一概而论。
临床上对老年人、体质虚弱患者,因其抗病能力弱,且症情较为复杂,处方时药味宜多,剂量宜小,努力做到药力平稳和缓,全面照顾身体多种病证。若剂量过重,则易致邪未去,而正气先伤,而治成坏病。
青壮年及体质强壮者,病多实症,宜用药剂量大、药味少、药力专,其病去也速。笔者对未孕女性痛经、有瘀血块,有明显“不通则痛”症状的患者,选方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常显速效。对于因人用药,《圣济总录》中一段话说:“凡服药多少,要与病人气血相依,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人有新久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肌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型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这一理论对用药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时而异
临床用药剂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四时季节气候的影响。炎热季节,使用温热发散、解表药物应酌减剂量,以免体内壅热过甚或发汗过多而致病情加重。寒冷季节,使用苦寒清热通利之品也要酌减剂量,以免重伤人体阳气,加重病情。秋天气候干燥,要少用燥药。长夏暑热之季,用滋阴柔润之品宜量小、慎用,以免生湿而伤脾胃。从中医五行生克与脏腑关系而论,对于用药剂量的多少也随季节变迁而改变。药王孙思邈就曾经说过:“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省甘增咸以养肾”。
因药性而异
药乃治病之物,种类繁多,包含有毒无毒、性缓性烈、寒热温凉之、质地轻重之别,故临床使用剂量也大有区别。质轻如桑叶、菊花、薄荷、桂枝、通草、灯芯草、竹茹、木通、丝瓜、浮萍、竹叶等,多为植物之花、叶、枝及中空的茎,临床使用宜轻量。质重如磁石、石膏、代赭石、牡蛎、龙骨、龙齿、龟板、鳖甲、石决明、白芍、枣仁、薏仁等药,多为矿物或甲介类及植物的根、果实类药物,临床使用宜量重。
药性平和、无毒的药物,如山药、扁豆、云苓、麦冬、天花粉等,用量可偏大。对药性峻烈、有毒或芳香辛窜的药物,如乌头、附子、朱砂、马钱子、鹿香、冰片、木香、砂仁等药,用量宜小。此外,对中药的干品与鲜品,临床使用剂量也有区别。因其质量悬殊很大,使用时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减剂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药剂量 临症用药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 因时而异 因药性而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身痒治验 下一篇:五行生克理论临床运用举隅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