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合用治疗癔病验案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症,属于中医学“脏躁”“郁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乃因肝失条达、气机逆乱或痰蒙清窍、扰乱神明,致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等。现介绍一则针药并用成功治愈癔病的案例。
患者,女,80岁,农民,2017年3月11日就诊。患者家属诉其反复发作头晕、头闷不清伴间歇性惊恐不安、胡言乱语、精神错乱多年。现见神志清楚、情绪低落、间断性头晕、头闷不清、间歇性胸闷、憋气、惊恐不安、感觉过敏,甚则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发作停止后,对刚发生的事情没有记忆、一无所知,无胸痛,偶有腹胀,全身乏力,纳眠差,长期大便干结、量少,脐周轻压痛,左下腹可触及肠形硬结,神经查体无异常。舌暗红、苔黄、脉细滑。
诊断 眩晕属少阳阳明合病。
针灸处方 内关穴,予针刺强刺激,同时配合言语暗示,可快速终止癔病急性发作。
中药处方 柴胡12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炒蒺藜10克,炒栀子5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川牛膝10克,生大黄10克,炒枳实10克,姜厚朴15克,芒硝5克,珍珠母20克,竹茹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7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
按 患者服上方后当晚即解出大量宿便,第二天晨起即觉神清气爽。诉头晕、头闷不清均好转,食欲增加,无胸闷憋气,癔病未再发作,后患者家属担心其大量腹泻伤身,私下未加用芒硝,患者再次感觉头晕、头闷,腹部不适,大便不畅,嘱家属继续加用芒硝通便。后电话随访,家属诉其能生活自理,精神正常,癔病未再发作。
《伤寒论》103条记载:“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该例患者以神经系统狂躁抑郁表现为主,乃少阳郁火与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所致,正合条文“郁郁微烦”之义,且较之为重;消化系统表现并不明显,但经仔细查体,尤其通过腹诊,可明显触及燥屎内结征象,结合患者长期便秘病史,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无误;治法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为主,兼豁痰开窍,处方以大柴胡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加用芒硝、厚朴取大承气汤之义,增强通下之功;石菖蒲,《神农本草经》谓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合竹茹、远志清热化痰,开窍醒神,宁神益志。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黄帝内经·灵枢》,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眩晕、落枕、痛经、晕车、头痛、癔病、失眠、郁证、癫狂、痫证、手指麻木等,直刺0.5~1寸。心藏神,心包替心受邪,内关为心包络的络穴,联络心与心包经,故治癔病常取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穴针刺,同时配合言语暗示,效果明显。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针药合用 癔病 脏躁 郁证 百合病 梅核气 癔病验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半夏厚朴汤 治疗梅核气 下一篇:温热病辨治:卫分证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