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治验一则
李某,男36岁,2015年10月26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及足跟瘙痒反复发作两年余。每年夏季趾缝起小水疱,有时糜烂流水,秋末冬初,皮肤干燥,皲裂疼痛,足跟干裂。经中西医药内服外涂等无效。刻诊见两足趾缝浸渍发白、干燥脱屑、足跟数处干裂肥厚、粗糙、疼痛、时从裂缝中渗少许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治则 滋阴养血,祛风润燥。
处方 炙甘草汤加味。
方药 炙甘草24克,党参20克,生姜12克,生地黄30克,桂枝12克,阿胶12克,麦冬20克,火麻仁10克,大枣30克,川牛膝10克,白鲜皮20克,桃仁15克。7剂,每日1剂,开水冲泡,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外用夏枯草60克,生地黄60克,当归30克,川芎18克,麻黄、桃仁各30克。3日1剂,开水冲泡,泡脚。熏洗后涂当归苦参膏(本院自制)封包。
11月3日复诊 干裂疼痛减轻,裂缝已不渗血,瘙痒亦减。守方7剂,用法同前。外洗药中加白及30克,外涂药同前。至11月30日,共服药21剂,外洗药8剂。足跟肥厚皮损变薄,裂口已平,足趾缝浸渍处皮肤润泽,已无脱屑,痛痒消失。内服药停用,为巩固疗效,熏洗药继用5剂。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 足癣,中医学称为“脚湿气”。以脚丫糜烂瘙痒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故又称“臭田螺”“田螺疮”。多由湿热邪毒下注,蕴结肌肤而发。本例患者系久病热邪伤阴,阴血暗耗,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肥厚,干裂疼痛。其病机主要为阴血亏损,不荣肌肤。故立滋阴养血、祛风润燥之法。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加白鲜皮祛风止痒,桃仁活血润肤,川牛膝既通络活血又引血下行。诸药滋阴活血,祛风润燥,紧扣脚部湿气血虚风燥症之病机,故疗效可靠。又熏洗药用夏枯草辛以散结,苦以泄热,散痰火凝结之瘿瘤,《重庆堂随笔》云其“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故能养阴散结以消除肥厚、粗糙干裂之皮损。生地黄凉血滋阴荣养肌肤,当归、川芎、桃仁,养血活血润肤,麻黄开毛窍,破坚积。《神农本草经》指出:“破癥坚积聚”。白及胶黏滑腻,既能止血,又促进创口愈合,对皲裂单用亦效。诸药合用,散结荣肤,活血润燥,又直达病所,故能消散结,润肌肤,与内服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外涂当归苦参膏活血止痒。如此,内外兼治,多管齐下,故疗效显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足癣 脚湿气 湿热邪毒 血虚风燥 肌肤失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蠲麻汤主治四肢麻木 下一篇:益气活血肾安汤验案二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