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皮肤病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名方,是一首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气血双补、阴阳并调的方剂。近年来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湿疹之类的顽固性皮肤病,取效甚捷。
湿疹
邵某,男,72岁,2015年11月6日初诊。述其全身散在红丘疹、瘙痒反复发作6年余。经内服中西药、外涂派瑞松软膏和除湿止痒软膏等多种药膏,虽能痒止暂愈,移时又发,痛苦殊深。刻诊见全身散在暗红色丘疹,以双手背、小腿内侧、腰部、腹部皮疹较多,皮损肥厚粗糙,抓痕累累,瘙痒夜甚,往往挠之出血其痒方止。伴身困乏力,纳食减少,口燥咽干,大便干结,2~3日1次,小便短赤,夜间口干,入睡困难,每晚只睡2~3个小时,舌质红,苔少而薄黄,脉沉细略数。
诊断 慢性湿疹,证属湿热内蕴型。
治则 益气养阴,祛风润燥。本病病久,久则伤津耗液,致气阴两伤,生风化燥,肌肤失养。
处方 方用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24克,党参20克,生姜12克,生地黄30克,桂枝12克,阿胶12克,麦冬20克,火麻仁20克,大枣30克,枸杞子30克,白鲜皮20克,枳壳12克。日1剂。开水冲泡,兑入市售黄酒3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7剂。
外用 百合、苦参、生地黄、首乌藤、地肤子、白鲜皮各100克,开水冲泡,熏洗每天1次。皮损肥厚处涂30%硫黄膏(医院自制),日2次。
11月14日复诊 药后瘙痒减轻,大便通畅,日1次,夜间能睡5~6个小时,其余诸症均有好转。守方,去火麻仁,加凌霄花、红花各10克,以活血止痒。用法同前。外洗药方加益母草100克。7剂。
11月23日复诊 药后手背及小腿部皮损变薄,部分暗红丘疹,颜色变褐,余症较前大有好转。守方加酒乌梢蛇20克,以搜剔祛风止痒。外洗药同前。
至2016年1月26日,共服药63剂而告愈,一年后随诊未复发。
本例患者反复发作6年,又加之年高体弱,气血双亏,阴血暗耗,血虚血瘀,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剧烈;虽由湿热凝聚,博结肌肤所致,但正气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耗是其主要病机。临床多用祛风止痒之品,虽能暂时止痒,然风药性燥,更伤阴血,故缠绵难愈。炙甘草汤方证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与慢性湿疹血虚风燥病机相同,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法则,移花接木,少事加减,而疗效可靠。
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桂枝、生姜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以上是益气温阳的一面;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养阴血、润燥荣肤,为滋阴养血的一面;枸杞子补肾润肺、生津益气,既能助上药滋阴益气,又治湿疹、银屑病等;酒乌梢蛇搜剔去风,治癣疥瘙痒难忍;凌霄花、红花活血祛风止痒;白鲜皮祛风除湿,为止痒圣药,此为祛邪一面。诸药合用,紧扣慢性湿疹之病机,如此,内外兼治,标本同疗,6年顽疾2月可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炙甘草汤 皮肤病 湿疹 益气养血 通阳复脉 气血双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青龙汤治咽干咽痒而咳 下一篇:活血法治肝病医案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