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鼻窒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伴耳鸣、记忆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不久诸症如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故求助于中医诊治。
检查 鼻腔黏膜暗红,鼻甲肥厚色暗,触之硬实,呈桑椹状,中鼻道内见黄黏性分泌物。舌质红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
诊断 鼻窒,气滞血瘀型。
治则 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 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各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生山楂30克,怀牛膝30克,葛根20克,石菖蒲10克,丝瓜络20克,苍耳子9克,辛夷12克,白芷15克,薄荷6克,甘草3克。6剂,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 针刺印堂穴、双侧迎香穴、百会、合谷。自制鼻炎灵(苍耳子、香油熬制)滴鼻,每次4滴,日3次。
45天后复查 鼻腔黏膜淡红,鼻甲肥厚色红柔软,通气良好,临床治愈。
按 《内经》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入于鼻而为臭”。鼻病日久,邪毒留滞,以致气血运行受阻,久致气滞血瘀,肌膜肿胀,鼻甲暗实,而呈鼻窒持续不减等;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证。治用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活血化瘀通窍,使瘀阻之血得化,壅滞之气得行,气血既和,脉络畅通,鼻气通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从瘀论治 鼻窒 长期鼻塞 慢性鼻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雾霾与五运六气关系分析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