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乙肝相关性肾炎验案
乙肝相关性肾炎是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后发生肝内损伤,继而导致肝外肾脏损伤的疾病。可归入中医“黄疸”“胁痛”“水肿”“尿血”等范畴。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此病,获得较好疗效,现举隅如下。
案例一
急性期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明显,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
吴某,男,26岁。1996年3月15日初诊。病者于10天前开始,逐渐出现厌油腻,胁痛,尿赤,全身及白晴黄染,继而腰酸痛,小便不利,尿血,水肿。现面黄、肤黄、目黄、唇舌红、苔黄厚腻,舌尖有瘀点、瘀斑,口苦、体倦、纳呆、欲呕、大便结、尿少,黄如浓茶样,脉弦略数。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腹水,肝肋下3厘米,质中等硬度,脾不大,下肢明显水肿。
处方:虎杖50克,生地20克,金钱草30克,益母草20克,银花15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黄柏10克,蒲公英20克,赤芍15克,大黄15克,枳壳10克,苦参15克,日煎服1剂。1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清开灵注射液80毫升,静滴,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静滴,日1次。
三天后症状减轻,纳增,水肿渐退,大便通,小便增多,再用10天,三诊全身黄疸明显减退,水肿消失,体倦减轻,尿常规正常。上方去大黄,加土茯苓20克,余同前,用10天。四诊全身黄染、水肿尽退,饮食、二便正常,仍有轻度腰酸,肝胁下0.5厘米。处方:虎杖30克,丹参20克,土茯苓2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0克,女贞子30克,田七15克,黄芪30克,白芍15克,怀牛膝l5克,服10剂,诸症消失。上方加杞子l5克,服二个月,无不适,肝肾功能正常,乙肝二对半阴性。半年后复查,一切正常。
按:湿、热、毒、瘀、水蕴结,入侵于肝,下注于肾,在肝为阳黄,在肾为阳水,均为实证,故用银花、虎杖、蒲公英、生地、赤芍等清热凉血解毒;用金钱草、溪黄草、田基黄、苦参等清热退黄。
案例二
慢性期肝肾功能反复,症状、体征不明显,以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为主。
陈某,男,19岁。199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黄疸、水肿,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经西药治疗后,肝功能改善,但腰酸、水肿、体倦乏力、腹胀、纳呆、便溏、尿赤未能消失。现面色白光白,白睛轻度黄染,唇舌淡,舌边有齿印瘀斑,口干,夜有潮热盗汗,苔薄黄,心肺未见异常,腹微胀,肝肋下2厘米,质中等硬度,脾不大,下肢水肿。
处方: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虎杖2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丹参30克,田七20克,太子参30克,莪术10克,赤芍20克,益母草20克,田基黄20克,土茯苓20克,藿香10克,日煎服1剂。1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清开灵注射液60毫升,日静滴1次。10天后黄疸、水肿消退,腹胀消失,纳增加,体倦乏力减轻,夜间潮热、盗汗消失。上方去清开灵,中药照原,服半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化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上方去田基黄、益母草,加杞子15克,服一个月,诸症消失。上方再服二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一切正常。
按:湿热滞留,瘀血阻络,肝肾气阴两亏,以虎杖、田基黄、藿香、土茯苓、清开灵清热利湿;熟地、山茱萸、女贞子、太子参、黄芪益气养阴;丹参、益母草、田七、赤芍、莪术活血化瘀;陈皮、白术理气健脾。湿热退尽,以滋肝益肾健脾善其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小儿外感发热病案一则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