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血消癍汤主治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组成:党参10~15克,炙黄芪6~10克,茯苓10~15克,炙黄精10~15克,炙甘草3~5克,炒谷芽10~15克,当归3~5克,熟地黄5~10克,旱莲草10~15克,生白芍15~20克。
功能:补益脾气、统摄血液。
主治: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5天为1疗程。待紫癜消退后,继以本方10倍剂量为散,共研细末,每次5~10克,一日3次,加糖少许,开水调服,可连续服用3~6个月。
方解: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类似于中医学之“肌衄”“虚斑”“阴斑”等,隶属于“血证”之范畴,其病理因素常认为与荣卫虚损、火热发斑等有关。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谓:“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又谓:“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故治血者必治脾为主。”孙浩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失调,化源匮乏,以致气虚不摄,血溢于脾主部位(四肢肌肉)而为斑,伴有鼻衄、齿衄者,虽与肺、胃相关,但大多是母病及子,燥湿不济使然,亦当从脾治之。
此方仿归脾汤意,以补益脾气、统摄血液为主。党参、黄芪、黄精、甘草补益脾气,谷芽运脾和胃兼能疏肝,助补气诸药运用;当归、地黄和血养阴,当归“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是治疗血证不可或缺之药,然其气味辛香浓烈,不宜多用;旱莲草、白芍味酸性收,功擅敛阴止血,清代医家吴仪洛谓旱莲草“甘酸而寒,汁黑补肾,功善益血凉血”,白芍入肝脾二经,“补血,益肝脾真阴”,对于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各种血证,用之甚佳。本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阴阳相济,寒温平调,适用于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之体,从而达到化源充足、气血调和、血循经行、衄必自止的目的。本病病程较长,且有间歇期病情隐而不露的阶段,勿以为病已痊愈而中止治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统血消癍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补益脾气 统摄血液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黄芪猪蹄汤辅助经方治急性脑梗案 下一篇:谈“六经欲解时”临床运用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