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奎多发性大动脉炎医案
刘××,男,26岁,教师。一诊:7年来感头昏目眩,久站或疾步行时头晕欲仆,伴心悸气短。授课时板书久则手麻手酸,甚至有颤抖之感,时或不能握而致粉笔坠地。经检查诊为:无脉症。患者面色少华,舌淡苔薄,二手寸口未能触及脉搏,久按重取偶可感触数下,但无从计数。拟炙甘草汤加味进治。
处方: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干姜3克,桂枝3克,生地10克,阿胶10克,麦冬10克,麻仁5克,五味子3克,川芎6克,大枣3枚。
二诊:药经二旬,仍感心悸,且增纳后脘胀,胸闷,苔根薄腻,脉形如前。疑为痰凝气阻之象,试从化痰行气之法。
处方:陈皮6克,香附6克,川芎6克,郁金6克,枳壳6克,柴胡5克,白术6克,生草2克。
三诊:药后胸腔闷阻有减,腻苔渐化,大便略溏,唯脉无明显改变,治用益气通阳,活血通络之法。
处方:黄芪10克,当归6克,赤白芍各6克,桂枝3克,枳壳5克,川芎5克,红花5克,半夏6克,陈皮G克,白术9克,谷芽10克。
四诊:服药一旬,脉象渐显,脉呈濡细,脉率83次/分,心悸也 磺平,诸症皆安。原方续服月余,板书已无手麻手颤之感,头昏目眩也仅在劳累过甚之际微现,脉象平稳,搏动有力,恙情告愈。
按:本案多发性大动脉炎之诊断可以确立。初诊时取炙甘草汤方,乃是宗《伤寒论》“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之意,且本方又名复脉汤,拟取其复脉之功。然而本方大都为阴药滋腻之品,药后不仅脉不来复,反增胸腔闷阻,苔现薄腻之象。改用化痰行气之剂,虽解滋腻之痰浊,但对本病裨益良少,故尚难奏效。三诊改方易辙,从益气通阳论治,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之意,宗《医宗金鉴》“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及《金鉴》四物能使营气安行经隧,气虚加参芪、血结加桃红之旨,迅即见效。由此反证本例之无脉症乃系心脾阳虚,中阳不能化阴而致脉络痹阻,并非阴虚血少,足见辨证施治必须从整体着眼才更臻完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张伯史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医案 下一篇:郭士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医案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