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趣谈中药的命名

趣谈中药的命名

草药并非华夏独有,药名文化却富有地道的中国特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中药的命名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着许多名堂与别趣。

草药并非华夏独有,药名文化却富有地道的中国特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中药的命名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着许多名堂与别趣。

中药伴随着中医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分类命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多方面似不遵科学,而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类比象,直出感悟,结果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反倒创建出一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药名文化。比如,以中药的某一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来命名的有,牛膝,因其茎节膨大似牛之膝;荆芥,其茎如荆,味似芥;凤仙叶,其叶如凤尾,花艳似天仙;人参,其根酷似人之形。

以药物本身的特殊颜色而命名的,比如因色黄而定名的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因色白而定名的有白芷白鲜皮白芍;其它如红花红藤紫草、紫荆皮亦如是。又有以双色花而取名者,如金银花又称双花;红蓝花是红花的古名,因其花红叶深蓝而命名之。

不同种类的中药有不同的味道,特殊的味道自然成为命名中药的另一种方法。如,五味子,因其五味俱全又是果实之核即种子;酸枣肯定是因其味酸而得名;其他如苦参苦楝皮甘草等亦属此类。

就像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的绰号一样,某些中药的独特治疗作用就成了它们的名称。这有一个好处,使初涉医学的人一看药名便知道了它的功效和主治。比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之功;阳起石,可补阳壮阳以治阳萎;续断,主接骨,续断骨;益母草,专治妇科诸疾;石决明,能明目;远志,功在益智强志;王不留行,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可通乳汁,逐瘀闭;大黄又名“将军”因其可穿肠破肚,荡涤污秽,冲墙倒壁,泻下积滞,风风火火如将军故名之。

中医文化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药名的丰富而多变,有趣而通于艺,古代医家每有文彩,文士多通医道,为喜逞狡狯之智,惯弄游戏之笔的文人墨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巧借动植物或名医名人为命名依据,形象地表现出某种药物的功能和形态特征,以增强其传奇性、神秘性,比如,棒槌系人参的隐名,儿时读小说《红雨》其中就有棒槌神话般地传说;禹余粮乃世传大禹治水,劳顿奔波无暇饮食,弃所食之粮于江中生而为药,言粮者乃救荒之物也,情急之时是药亦可作粮以充饥。赋草木以生机,凭药物而达情,了解一味中药名就会给你带来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的双重享受,颇具代表性的中药名有,何首乌、刘寄奴、骨碎补徐长卿等。

是故以药物生长的地理环境或产地来命名则能直观地体现药材的“道地”与否。这种命名前多冠以山、水、陵、田之类的词。如,山楂以生长在山上者为佳;水仙以水为本,得水而生,有水则茂;沙参宜种于沙壤之地;车前子则必生长于道边、车辙之间;怀牛膝产于河南,川牛膝产于四川,藏红花产于西藏等。

取类比象,以动物形态来命名植物而成药名。如,马蹄莲、牛尾蕨、羊肝菜、鸡血藤、鸭跖草鹅不食草猫爪草等,均是以动物形体某一部分的特点来命名植物的中药名。还有以采用植物的部位直接命名的中药有,桑叶芦根菊花、苇茎、玉米须竹叶蒲公英等等,大枣的药名亦属此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趣谈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张仲景医药文化漫谈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