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与世界的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医学、药学研究的两项成果在国际上获奖。屠呦呦研究员因为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拉斯克奖,王振义院士、陈竺院士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及开发的全新疗法获得了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这是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维护人类健康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医药界、中国医学界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许多人又一次由衷地感叹:“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提振我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话语,伴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使用频率正在不断加大,也使人们思考它深刻的内涵。
我以为,这句话是一个缩略语,他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只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才是世界的”;二是“只有通过显着的成就而被世界承认了的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样的表述显得烦琐,读起来也有些拗口,但却比较全面。这两部分含义有机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就这两层含义的关系而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便具有了成为“世界的”可能性,是成为“世界的”内在依据;而“通过显着的成就而被世界承认”才使可能性成为现实。可见,“通过显着的成就而被世界承认” 是成为“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对一个科学发现、一项科学发明的价值的评价,既要看其特有的内涵、看其能够说明、解决的具体问题,同时要看它的普适性和应用范围。普适性和应用范围越广,意义越大;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意义,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其科学价值最大。但普适性和应用范围的彰显,往往需要证明,证明又往往是一个过程。换一个角度说,任何个性都是共性,但人们对包含在个性中的共性的认识,往往受到主体、客体、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单就主体而言,思维有无定势、是否亲身感受、认识是否全面,都左右着人们的判断,都影响着对客体的认同。
当今世界,集中国科学技术硬实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于一身的中医药,厚积而薄发,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正在成为人类医药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必须看到,在人类医药体系中,中医药仍处于弱势,尚不是主流。一方面,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成绩斐然,可喜可贺;另一方面,中医药走向世界尚面临着许多困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应当说,中医药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了解变得简便快捷。但即使如此,选择性接受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仍时时、处处可见。中医药走向世界依托于中国的强大,又是强大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临床服务走出国门、中医药研究加入国际大循环、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于我们的独立自主,同时在于我们在世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走向世界具有必然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人们无意识、无作为的自然而然,二是在人们认识必然、主动作为的自觉行动中实现。前者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以时间为代价的,时间就在人们的不自觉中流逝;后者不会取消历史过程中的一个个发展阶段,却可以缩略时间。中医药国际化这一必然性的实现,是在认识必然性的前提下,只争朝夕,努力拼搏。只有精勤不倦,博极经典,深入发掘中医药精髓,中医药才能成为世界的;只有主动与当代科学技术对接,将中医药置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高台之上,中医药才能成为世界的;只有深刻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本质,在提高中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各国认同,中医药才能成为世界的。
中医药国际化在本质上是中医药敞开胸襟,主动接受世界的选择。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不仅在亚洲,而且在欧洲、美洲、非洲传播开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中医药这个瑰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既要加入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之中,用中医药的方法为世界各国朋友解除病痛、强身健体,又要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语言说明中医药的原理,让国际医药学界发现、认可、推崇、自觉应用中医药的成果、成就和理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欣慰而深刻地感悟“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的无穷魅力。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新闻 中国 中国的与世界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蕴含的东方智慧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