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先淡化玄学
玄学一直伴随着中医而存在,从最初的医巫不分到后来的道家炼丹长寿和气功大发展,以及在现代语言环境下的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都被打上了玄学的印痕。也正因为此,中医属性一直置身于科学与伪科学的辩论中,究竟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不是伪科学?目前没有定论,也许还在一些学者脑海发酵继续辩论下去,这可以是学术之争,也可以是随意性质的口水战,争议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用实践来检验。我们必须看到中医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简便廉验的优势正在力推中医药走出国门,重回民间和农村,在医疗保健、养生健身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医药寒流已经逐步回暖,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一切来之不易,而回归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并不仅仅是一些学者争论的结果,而是实践对中医疗效和作用肯定之后不断发扬的结果。是群众感受到了中医的优势、医疗价值,才更加信赖中医,选择中医。而实际上,百姓的需求并不是存在于对中医理论的刨根问底,也不是计较于技术的多么高端,更注重的是实际效用,对身体有好处,对健康有力,能够延年益寿、祛病强身,而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中医很朴素的、被中医认可的、在群众中间有基础的学问和技术。
中医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中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在中医人的科学使用下得到民心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扩大影响力,发扬光大。没有科学的大旗,中医必定走向玄虚;没有科学思想的医务工作者,中医必定被淘汰,走向反面;没有贴近群众、易于被群众接受和使用的技术,中医只能会束之高阁。因而,对于中医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用实实在在的东西、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才是我们的正途。
而就一个学科或者一门学问来讲,其中相应的知识是有一定的体系构建的,但就中医而言,也存在着专业的和科普的、不成熟和已经成熟的知识内容,其中哪些是中医内部的学术争论,哪些是适宜向社会公开推广普及的学问和技能,应该有一个规范制约,而不是盲目推广。
中医是建立在人们对大自然现象认识和探索的基础上,自从医巫分家之后就已经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摆脱神灵和玄虚的理论,一直坚持的是实践探索的角度,不断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发展中医必须首先淡化玄学。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讲的,就是要固守住我们的学术底线,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要把我们自己认可了的东西分享给世人,这才是起码的中医精神。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医理论的科学定位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