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活血化瘀治泄泻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乌药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炒白芍12克,丹参15克,三棱6克,莪术6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0剂后诸症均减,大便成形。察其脉弦,舌色暗,继以前方服5剂后诸症消失。按:本例腹泻,乃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所致。故以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疏肝理气;丹参、赤芍、三棱、莪术、丹皮活血化瘀;白芍、甘草酸甘化阳,缓急和中。理法方药俱,故而收效。

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泄泻由外邪侵袭,湿热内壅,脾气虚弱,脾肾阳虚,食滞肠胃,肝脾不和所致。除上述诸因外,血瘀也能致泻,临床活血化瘀,也是治疗泄泻的重要法则。肝喜条达,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脾不调,每致血行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腹痛胀满,运化失度,清浊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为泄泻。也有寒湿凝滞,气机不畅,血瘀曲肠,清浊不分,下走大肠,而成泄泻。王清任《医林改错》云: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故泄泻久治不愈者,辨证属血瘀者,治当从瘀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腹部  丹皮  丹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