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喘专方定喘汤
定喘汤为临床治喘名方,出自明代学者张时彻所辑《摄生众妙方》。我们无法得知该方的作者及制方本意,只知该方来源于民间,治喘有神效。方书中多谓本方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临证以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单从药物组成分析,治疗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麻黄汤去桂枝即为治疗喘逆上气的三拗汤。三拗汤加石膏即是治疗肺热咳喘之麻杏石甘汤,加薏苡仁即是治疗卫表湿痹之麻杏苡甘汤。此处的三拗汤已基本不具备解除外感风寒之功,而重在宣降肺气。倘若咳喘是由湿痰蕴肺所致,我们就可以按上述方式组方,用三拗汤宣降肺气,加苏子燥湿化痰,或加二陈汤燥湿化痰。如果我们选用三拗汤合二陈汤,以苏子易半夏,再加一味泻肺的桑白皮,即成治疗“风寒束肺痰不爽”之华盖散:麻黄、紫苏子、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华盖散去茯苓、陈皮,加半夏、黄芩、白果、款冬花,即是定喘汤。
半夏与茯苓、陈皮,都属于治疗痰湿类药,有热加黄芩,也属临证处方加减之法。由华盖散变为定喘汤,特征性的改变是加用了白果、款冬花。白果与款冬花俱有敛肺定喘止嗽之功,可归于古人所说“劫药”范畴,有“劫喘”之功。定喘汤是否源于华盖散不得而知。但至少有这么一种可能:古人在使用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治疗喘证时,发现加用白果、款冬花会大大提高平喘之功。屡试屡验,日久便演变成一张组成相对固定的方剂,为便于传习,笔之于书,即为定喘汤。
这样分析,定喘汤主治证中似乎不应该有“风寒外束”。方中一味麻黄伍于一队里药之中,且明言“不用姜”,似乎也不足以外解风寒。麻黄之用,重在与杏仁、苏子配伍,与白果、款冬花配伍,一宣一降,一散一敛,调节、恢复肺气之宣降。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指出:“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麻黄在方中重在治气,值得临证体会。当然,有“风寒外束”也是可以使用定喘汤的,只是在组方时,需进行适当的加减。
痰热内蕴,症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通常我们会想到清气化痰丸证,而很少想到定喘汤证。定喘汤方中,清热药只有黄芩、桑白皮两味药,与苏子、半夏相合,确有清化痰热之效。但全方偏温,果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绝非适宜之方,除非加大清化痰热的力量,减少温药的力量,使全方偏于清泻。况且,痰热壅盛,也非白果、款冬花之温敛所宜。
我们似乎不容易从原方中分析得出定喘汤所治证的病机。也许,原方的作者使用该方也并非完全按证而用(辨证加减是需要的)。哮喘之发,或受风寒而诱发,或哮喘发作之本身即为风动之象。发作之时,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故治疗时,治风、治痰、治气为必需。为求速效,加以“劫喘”。痰阻气滞易于化热,且用药偏温更宜助邪化热,故佐以清热泻肺之品也为必需。或许,如此破解定喘汤,把定喘汤看作一张治疗哮喘之“专方”,治风、治痰、治气、治实、治热,更符合临床。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威灵仙消骨刺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