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对治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寒温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喜怒无度,而使"邪气"(淤秽之物如粪石之类)与"营卫"互相搏结于肠道,致使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而成肠痈。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与血肉便腐败成脓。本病为实证、热证。因此,有效而便捷的治法便是祛邪从下而出,邪有出路,则脓不成而证自安。
自从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后,危重病人都送入了医院急诊室,中医治疗急症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急症有许多散在的宝贵经验,问题是没有加以系统总结,使之成为有效常规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邓教授便对急性阑尾炎运用针灸、中药及外敷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急性阑尾炎,旧称盲肠炎,在中医当中被称为缩脚肠痈,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起病原因大多为脾胃功能失调,再加上其他诱因,如饮食不节、突然奔跑等,致使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和血肉便会腐败成脓。因此,邓老常用"下法"治疗本病,方药以大黄牡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
【组成】生大黄12克(必须后下),芒硝9克(冲服),桃仁6克,冬瓜仁24克,粉丹皮12克。
【用法】上药(除芒硝外)加水6升,煎至1升,去渣后再加入芒硝,煎沸,一次服完。
【功效】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加减】痛甚者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者加紫花地丁、金银花;出现包块者(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者于后期酌加党参或吉林参以扶正。
邓老认为,只要急性阑尾炎诊断一成立,越早用"下法"越好。用药三四小时后,若仍不见泻下,可再服一剂,必于当天达到泻下之目的。得泻后,第二天仍用"下法",直到痊愈。但后期泻下药应有所减轻,而增加清热解毒药。当然,病情恶化,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下法"则宜慎用。如果本病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时,仍然可以用"下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腹痛已除又没有发热,病看上去好像痊愈了,也仍需要服大黄牡丹汤三剂以彻底治愈。
另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和外敷法。
1.针灸疗法
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此点多有压痛,进针时须刺在痛点上。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强刺激足三里。有发烧、恶心、呕吐者加曲池、合谷、内庭等。每日针2~3次,至症状消失。体质较差、病情较轻的,宜用较弱刺激。
2.外敷法
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预防阑尾炎的六大措施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5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5日快讯
- 从“痰壅胞宫”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口糜六载治不愈 潜阳封髓把根除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