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肝阳上亢
眩晕乃高血压病常见症状。眩晕一症,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气不足”、“髓海不足”诸论。河间独取经旨,以风火立论。丹溪偏重于痰,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则认为眩晕以虚为主,提出“无虚不作眩”之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因,主要涉及脾、肝、肾等脏。
现代医家认为,高血压病证多属阴虚阳亢。盖此类患者,多是中年以后患病。“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且烦劳操持,脏阴暗耗,以致水不涵木,木失所养,则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故时人常用平肝熄风之法,但每多乏效者。
笔者曾治一患者,女,48岁,农民。患高血压10年,体胖,头晕,面红目赤,口干不欲饮,汗多畏寒,夜尿清频。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弦。笔者起初从肝论治,因患者面红目赤是肝阳上亢之象,投以天麻钩藤饮无效,次诊考虑患者体胖,苔厚腻,脉细弦等脉症,又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症状仍不见好转,血压始终不降。于是意识到:面红目赤、口干苦,是假热;畏寒、夜尿清频、口不渴,乃是真阴寒,遂投以真武汤加减而获效。
仔细想来,若以“西”套“中”,则附子升压,断不可用。所以,临床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才会有好的疗效。另外,此病案也提示我们,肝阳上亢可为高血压的一种类型,但高血压不一定是肝阳上亢,而肝阳上亢也不一定是高血压。阳虚阴乘在高血压病中并非少见,尤其是年老体衰患者,由于肾阳不足,脾阳不运,清阳不升,阴寒痰湿上乘所致的头痛、眩晕在高血压病中屡见不鲜。
所以,高血压临床虽以肝阳上亢、阴虚肝旺及风痰上扰证较为多见,但千万不可用“对号入座”式的方法,生搬硬套。这样的施治往往会得到“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不好”或“中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降低血压”的结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无证可辨误解了辨证论治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