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方证特征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因此咳嗽气逆喘促,喉中痰声辘辘是方证识别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与小青龙汤同为主治咳喘病外寒内饮证的方剂,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异同比较分析。根据方证对应的药证原则可知,前者主要含有射干、紫菀、款冬花,因此肺气上逆证症状较为突出,如咳喘气逆,喉中痰鸣等;后者含有麻黄、桂枝、白芍等,因此风寒束表证症状较为突出,如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后背疼痛僵硬等。两者均含有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这四味药,因此两者都有“寒咳”症状,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如手掌大等。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对两者之间的鉴别关键作了点评,“以上自小青龙汤至泽泻汤凡五证,皆治痰饮。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苓桂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此其大较也”。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将小青龙汤的典型指征归纳概括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即清涕滂沱,咳痰清稀量多。笔者也发现,只要能在两者之间准确鉴别,治疗寒饮伏肺证的咳喘往往收效迅速。
兹举射干麻黄汤治疗多年顽咳医案一则。
仇某,女,56岁。2010年2月18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冬季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之后每年冬季发作,油烟刺激后加重,严重时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予解痉、祛痰等治疗(药用氨茶碱、盐酸氨溴索)后咳喘痰鸣缓解不理想,寒冷、油烟刺激后频繁复发。近2月来因咳喘加重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胸闷憋气,咳喘气急,咳白黏痰,咳声重浊憋闷,吸冷气、油烟,进食呛咳后明显加重,喉间痰鸣音较重,咳甚时头胀头痛,胃口、睡眠尚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脉沉。
因患者无鼻塞清涕、后背僵硬不适,故考虑头胀头痛为咳嗽剧烈所致,并非风寒束表证,从而排除小青龙汤证。患者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咳嗽,咳白黏痰,冬季发作,油烟刺激后加重,这是典型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因此断定为射干麻黄汤证。中医诊断:喘证(寒饮伏肺,肺气不降)。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拟射干麻黄汤原方。处方:射干10克,生麻黄6克,半夏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生姜小鸡蛋大,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1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剂后咳喘明显减轻,3剂服完咳喘、闷憋、痰鸣、头痛诸症悉除,疗效之迅速大出患者意料,遂停药。嘱咐患者自备数剂汤药于家中,病情复发后随即服用。之后寒冷、油烟刺激后也未再发,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小柴胡汤治头痛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