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右脉弦可用四逆散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由甘草(炙,味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味苦寒)、柴胡(味苦寒)、芍药(味酸微寒)四味药组成。本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少阴病。症见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闭郁,不达四肢,故见手足厥冷的热厥证,此时手足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与寒厥不同。《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方中柴胡苦而发,合余药调理气机利湿热也,药虽四味,一言难尽其意。后世对此方发挥颇多,皆可参考,并认为脉象主弦。笔者认为无论左脉右脉弦结合病症均可用之,然在临证时但见右脉弦或右脉弦甚于左脉,并结合余症恒用四逆散或加味治之,收效颇著。
案1 胸痹
患者李某,女性,67岁,就诊于2010年1月5日。半月前曾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某医院住院治疗10天,出院后口服西药治疗。近2天胸闷加重,窒闷如塞,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左脉稍沉弱,右脉弦。予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瓜蒌30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砂仁6克,水煎服。西药方案不变。5剂后胸闷大减,续以此方变化调之。
案2 中风
患者张某,6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干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坚持服用笔者所开中药3年多,肢体不遂、心功能等明显好转。2010年3月6日,患者诉头晕加重,舌淡红苔薄白,左脉软,右脉弦硬。予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丹参15克,山茱萸15克,旱莲草15克,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泽泻10克,生麦芽20克。每周5剂,连服5天停2天,紫河车粉每日5克,分2次装胶囊服。15剂再诊,患者头晕减轻,左脉弦硬右脉软。予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辛夷10克,菊花15克,丹参15克,山茱萸15克,旱莲草15克,泽泻10克,生麦芽20克。同前服用法加紫河车粉。15剂后又诊,头晕又减轻,两脉均不弦而软。
案3 失眠
患者宋某,男性,41岁,就诊于2005年9月,系住院病人。主因失眠、焦虑1年余入院。发病前有惊吓和颅脑外伤史(无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患者1年来,失眠严重,每日睡眠一般2~3小时,最多4~5个小时,多梦易醒。经常思虑不断,食欲时好时差。在不少医院做过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1月前在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舌质暗,有瘀斑,左脉有力,右脉弦滑数。予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五加皮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板蓝根20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30克。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放松心情。住院后患者连续3天能睡4个小时以上,思虑减少。一周后一天能睡6小时以上,思虑能够得到控制,精神好转。共住院16天,出院时诸症消失。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药化解“毒”奶粉致肾结石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